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策略
2009-07-29顾宏伦
顾宏伦
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突破口。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根据教育部新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又指出: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一新标准揭示了青少年认知的规律,也讲清了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同时为我们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设方向。
一、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必须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的教育方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的社会需求目标,从创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着手,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也创造了世界。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江泽民同志也曾深刻地指出:“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通过辛勤劳动来创造社会财富,不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所以,新的形势下,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基地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制造出一件又一件的作品,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到获得劳动成果时的喜悦。
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教学内容要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教学内容方面,要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另外,由于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充实了大量的探究实验的内容,为了适应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基地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教学手段的创新。
我们统计了九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教材,教材中新增了近130个探究实验,这就需要大量的各类探究仪器,而这些仪器在一般的学校的常规仪器中无法找到或无法全部找到。所以,许多学校主动到实践基地来,完成在学校难以完成的科学探究实验任务。实践基地的探究实验室不同于学校中的科学实验室,这里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是以“综合、探究、创新、学会”为理念设计的,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品格,增强自己的创造才能。
当代青少年知识量大、知识面宽、知识层次丰富,许多学生的认知范围已远远超过了书本内容,他们需要在探究实验室内进行探究,拓宽知识面。我们也深深地感到,书本上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涉及各个方面的实践生活中的立体教材。而探究实验室,恰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看、可动、可玩的场所。在这里,学生们既能动手又能动脑,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变想象为现实,变不可能为可能,真正实现了求知、求真、求实。在教学手段上,实践基地采取教学互动的模式,教师除了做演示实验外,还引导学生动手做自己有疑问、感兴趣的实验,课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发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同时,在实践基地,还可以进行与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
三、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培养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根据目前青少年成长的状况,从幼儿园开始,走了一条从家门到校门的运动轨迹。为了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实践基地从实际出发,开设了具有实践操作性的、趣味十足的专业,如小五金、陶艺、航模、编织工艺、科学探究、小小科技馆、种植饲养等,让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动手制作各种工艺品、模型和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实践基地将学生们从象牙塔中带出,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同时也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自主地感知体悟,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基地组织学生们进行陶艺和雕塑艺术、缝纫和手工艺术、创新探究和工艺制作等实践活动,自始至终把德育工作贯穿其中。学生在基地里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又得到劳动锻炼,不仅学到一定的劳动技能,又充分地体验了集体生活的乐趣,培养了团队精神。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综合素质。
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拥有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是获得家长的支持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活动主体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呵护,有的娇生惯养,有的气高志远。他们几乎没有离开过家,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长一天没看见自己的孩子,就一天不放心。而实践基地则要求学生离开家长,生活在基地2~3天,有些家长就很不放心。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组织部分有条件的家长,邀请他们到基地来做顾问、当参谋,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基地生活期间,家长与学生一起起床、出操、劳动、午睡,学生感到新奇,家长也感到新奇。
在实践活动中,家长看到学生们有的在认真地制作陶罐等工艺品,有的在车木柄,有时在种农作物,有时在饲养小动物,学的东西五花八门、生动有趣,学生们学得认真,学得开心。劳动结束后,学生们收起工具,将工作台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在实践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技术,既培养了劳动习惯,又建立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家一致感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学生既产生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集体生活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独立生活的本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回到家里开始洗碗、叠被子、扫地等,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些家务。由于学生喜欢到基地来,有些家长则建议让学生多参加几次实践活动,还帮助我们买来朱砂泥、车木的木料以及制作工艺品所需要的各种耗材等。实践基地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家长、老师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五、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项目的开设必须适应新课改
适应新课改,是基地开设各种实践活动项目的一个重要前提。为了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五部委颁发的《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五年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特别推出“做中学”类系列科普活动室,我们投资上百万元,开设了科普探究活动室,分别设置了探究实验室、电子探索宫、生物与环保、数学探究室、袖珍科技馆等,旨在借助这一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创新实践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各类活动室集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小巧经济、内容丰富的特点。活动室不仅配备了国内外最新颖的科教器具,环境设计也独具特色。参与者可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受各种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如探究实验室既有特性又有个性,它既区别于传统科学实验室的装备,又要区别于综合实验室的配备。探究实验室的仪器装备应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互动性,我们重点配备了能量转化系列、光学系列、力与机械系列、生命科学系列、磁学系列、地球空间科学系列、综合科学系列等八大系列。有了这些装备,学生学习将不再抽象。
这些探究仪器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如“水果发电”、“温差发电”、“风力发电”等。有了这些探究仪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仪器来引出学习主题、导入新课,如“磁悬浮”,能形象地说明磁悬浮列车的可能性;如“魔力转轮”,只要将第一个轮子浸入热水中,第二个轮子就会飞快地转动起来,大大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教师紧密结合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抽象灌输所得,如“光的三原色”、“实物成虚象”、“时光隧道”等。
有了这些探究仪器,能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科学的动力,通过各种引人入胜的实验现象,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仪器,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了解了新材料、新仪器和新现象,在探究实验室,学生往往是学而忘返,求知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日常管理应该规范化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日常管理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基地应有的作用。从基地的设计、规划到动工建造,从工程的质量到工程的验收,这些都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硬件建设如此,软件建设更应如此,“建、配、管、用”的四个环节中,“管”和“用”才是最根本的。有的基地建设完成后,只是树一个样板,供参观使用,这便成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悖于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初衷。所以,管理和建设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新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抓好教学目标的管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习锻炼,我们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吃苦精神和团队精神,使他们掌握一项劳动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从小树立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在学生思想教育及社团活动中,分阶段、分年级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
抓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其他教育基地的关系。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军训)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制作实验基地、学工学农基地等,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与他们联手共建,甚至是直接吸收他们好的经验,共同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年轻一代。
抓好学生的24小时管理。中小学生一旦离开家长们的呵护和约束,会显得特别高兴,他们中午不休息、晚上不睡觉,出现了纪律上没有约束,生活中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的局面。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自主、自觉的“五自”精神,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们集体主义的精神,要让他们学会顾大局、守纪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在生活中,爱清洁、讲卫生、懂礼貌。
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实践基地的教师们综合素质要求要高于工作在学校中的,他们既要懂教育,又要懂管理,既要会讲课,又要会动手,既要会做班主任,又要会做生活指导。在基地工作,既要有可为,又要有作为。要使教师能够安心、放心、有信心地工作在基地,领导必须与教师心贴心。
我们实践基地还曾举办多次“家长开放日”,向家长们展示基地的教育特色,让家长们了解基地,加强家长与基地的联系。家长来基地以后,进入课堂听课,近距离了解教师讲课和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家长们普遍反映,基地开展的教学理念是全新的理念,学生通过在基地学习,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基地的集体生活可以改变人、塑造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科技大军的后备队,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未来的一代新人要靠学校催生,靠教师孵化,靠基地培养,靠社会共育,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齐抓共管、无私奉献、辛勤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接班人才会在祖国大花园里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