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解剖教学方法的两点探讨

2009-07-29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7期
关键词:解剖学医学生教学效果

张 波

解剖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项相关能力。通过各项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因此,应该从多方位思考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入学后遇到的第一门医学课。掌握基本形态结构的理论知识,对每个医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学科及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其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深入扎实的基本功的素质训练更受到淡化。因此,加强在形态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从医学特点出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从2方面进行。

转化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应从教学主体方改变以往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实现能力教学。

明确教学内容解剖教学不是培养解剖学专家,不要求教师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地将解剖对象结构介绍一遍,而是要遵照教学大纲要求,介绍肌体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解剖知识,为其他基础学科或临床学科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解剖体的完整形态。

扩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各专业特点,充分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既传授必要的解剖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课件进行直观演示,才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好现代设备,按大纲要求认真搞好解剖实验技能考核;充分发挥目标教学的优势,注重课前的指导预习,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内外展开多层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一般性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具有信息量大、条理分明、易于让学生接受、能大大提高上课效率的优点。教师可以收集一些DV资料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或网络上播放,使学生对解剖产生一个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可以适当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观察解剖标本、模型,弥补实验课没有观察清楚和没有弄懂的内容。教师要分工轮流值班,深入实验室,指导学生观察标本,解答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教材,要针对专业特点,重点突出“实用性”知识,结合临床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保证教学效果,以适应其培养目标的需要。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

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是各种实践综合能力,还体现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1)叙述性问题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形态学范畴。而教材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主要是通过文学符号来表达知识内容的,所以,学生在教材上所接受到的仅仅是“第二信号”,或称“二次信息”,但要真正认识和理解“二次信息”所表达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进行构建,使“二次信息”再度转换,复原为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立体形象。由此可见,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学好解剖学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叙述性问题就是要求学生把通过形象思维所构建的人体形态结构进行表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

2)判别性问题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言而喻,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都是认识和研究事物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复杂的人体形态结构,是以大量的解剖学名词来表示和说明的,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解剖学名词就超过6 000条。如此多的名词记忆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最头疼的事情。判别性问题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性思维的方法,对某些形态结构名词进行求同或求异的思维分析、比较和判别,进而按照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综合分类,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以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学习效果[1]。

3)述理性问题与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但又是相互影响的。而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将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对于医学生而言,运用这种辩证关系,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地去分析和认识人体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和疾病时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述理性问题就是对学生的有关知识提出“为什么”的思维要求,以使学生知道所学内容之来龙去脉。

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1)动手能力的培养。要真正掌握理解解剖对象各部分形态和结构,必须通过认真观察、亲手触摸,才能真正观其“形”、识其“态”。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必须投身到解剖、观察标本这一实践中来。

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一环。通过选用适用的教材,把解剖学理论和解剖学方法密切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依据教科书中较详细的操作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进而掌握形态学和基本理论。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自我价值,摒弃那种注入式的被动接受状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如尸体、标本、离体标本,增加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把每次课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增加学生动手机会,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强化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科技人才。医学教育是终身的教育,在学生阶段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全程教育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具备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每次课的内容,因教材中关于解剖方法的描述较详细,学生预习“解剖方法”即可做到解剖前心中有数,促进其主动探索知识;其次,在每次课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操作时思考,使学生在解剖时围绕相关问题观察、思考、探求;第三,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各类问题,诸如书本上的理论问题、解剖操作中出现的变异以及形态学与功能相关的问题或基础与临床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讨论,并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后由学生展开讨论。

3)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通过扩展性问题来激励的。扩展性问题是启发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想象、推断、假设等思维方式,去认识和探求解决那些未知的而又必然存在和必将面对的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在教学范围内但是又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问题,激起学生多视角、多思路的探索,所得到的也必将是各种各样的答案,其中会有各种见解,也不乏有闪光点的创新思维的火花[2]。但此类问题一般未必要求学生即刻作出回答,可留作课后题,给学生以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和商讨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也可作为长期思考的问题留给学生。

综上所述,对于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结合教师和学生双方,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增加双方互动,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殿明.解剖学逻辑记忆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98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 刘旗,丁勇,译.中山:中山大学出 版社,2003:88-136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猜你喜欢

解剖学医学生教学效果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