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成长视域下品德课堂构建例谈

2009-07-28于海琴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凡卡正方反方

于海琴

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从而凸现学生生命的价值,提高学生生命的品质。从生命成长的高度看,我们的品德课堂应该是在人本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构建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学方式,进而帮助学生达到至善、立真、求美的境界。

一、走进儿童心灵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他不应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儿童的心灵是一块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教师只有童心未泯,才能放下成人的架子,才会乐于感受儿童的感受,才会与孩子多一分亲近与默契。

[案例]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学感受亲情这一环节时,有位老师信手诵读起自己发表过的一篇情感日记。日记的大意为:已为人母的老师放学后急匆匆赶回家去照顾生病的孩子。当看到病中的孩子不肯睡觉,火气顿时上来了。发火和训斥让孩子像受惊的小鹿,缩在墙角,不停地哭泣。一下子,老师的双眼充满了后悔和自责的泪水。特别是当老师读到“孩子,把你的病给妈妈吧!一个星期以来,你因着凉而发烧咳嗽,妈妈就一直没有轻松过,你身上的温度左右着妈妈的心情……如果可能,妈妈愿意替你承担所有的痛苦”时,孩子们一个个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之后,教师还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孩子们体验到,无论是温和的妈妈还是严肃的老师,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亲。这位老师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教学资源,唤醒了孩子心灵深处对父母的爱。当老师把自己的心扉敞开在孩子们的面前时,还有哪个孩子不会敞开心灵拥抱老师,还有哪个孩子不会感恩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呢?

这节课如春夜的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稚嫩的心空;似一个路标,引领着孩子们用心去感受爱,用心去感恩爱。用爱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生命将会因爱而精彩。这样的教学让孩子和教师真正实现了“零距离”的心灵沟通,从而给质朴的童心更多的睿智,给自然的心灵更丰富的激情,真正促进了儿童的生命成长。

二、尊重学生本性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情感,从而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愿望,在宽松的环境里自由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案例]

在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中,执教老师发现学校的花坛里经常有一些花被学生折断了,还有孩子放学后偷偷摘花。于是,这位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将孩子们带到花坛里。孩子们看到姹紫嫣红的鲜花,都陶醉在了花的清香里。这时,老师指着鲜花说:“你们想要哪朵?”学生有的指着月季花,有的指着海棠花。老师微笑着说:“好,这些花就属于你们了。”继而真诚地对孩子们说:“那么,你们准备怎么对待这些美丽的花朵呢?如果把花儿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多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欣赏;如果现在就摘下来,花儿很快就会枯萎了。你们打算怎么办?”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们再来看它。”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在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老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校园中再也没有发生花朵被偷走的现象,相反,一些孩子放学后还会积极地帮助园艺工照看花儿。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都枯萎了,孩子们还在花园边不停地忙碌着。

在这个案例中,正因为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才使学生由“爱花—偷花”变成“爱花—护花”。可见,成功的教育不是按照既定的规则来要求和评判学生,而只能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步和成

长,如此,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三、实现教学自由

学生所享受的课堂自由不是出自教师的馈赠,而是课堂应有的一种状态。为此,教师应努力追寻教学自由和自由的教学,因为没有教学的自由,教师的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不能发挥出来,具有创新品质、独特个性和有责任感的人才也无法造就。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我们应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实现理智自由;要给予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自由,实现表达自由;要给予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实现行动自由。

[案例]

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之《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小小辩论会”环节。

(出示辩论话题:正方:凡卡可以回家。反方:凡卡不可以回家)

师:在辩论之前,老师有两点小提示:首先,双方要明确表明自己一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第二,辩论时要注意听明白对方的话。明白了吗?

师:准备好,辩论开始。

生(正方):我方认为,凡卡可以回家。因为这只是游戏,何必假戏真做呢?

生(反方):我方认为,凡卡不可以回家,游戏也有规则,凡卡怎能违反规则呢?

生(正方):我方认为,凡卡可以回家。当时天已经黑了,凡卡的爸爸妈妈肯定心急如焚。如果是你,会让爸爸妈妈这样担心吗?

生(反方):他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很着急,但他们如果知道了原因,肯定会支持凡卡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诚信的人啊?

生(正方):说得好听!他的爸爸妈妈说不定会揍他一顿的。记得有一次,我回家稍迟了一点,就吃了爸爸的一顿“竹笋炒肉”(生笑)。再说,凡卡肚子饿了,也该回家吃晚饭了。难道要让他饿一夜吗?

生(反方):不管怎么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时候,凡卡离开岗位,不就成了不守信用的小人了吗?相信你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小人吧?

生(正方):可是,下命令的大孩子已经回家了,他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信守诺言,难道凡卡还有必要这样呆下吗?那也太傻了吧?

生(反方):如果因为诚信而被别人称为傻子,那我愿意做这样的傻子。

生(正方):我方认为,讲诚信也要看对谁,对于不诚信的人,我们何必对他讲诚信呢?

生(反方):正是因为别人不讲诚信,我们才更要诚信。如果你不讲诚信,我也不讲诚信,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可怕啊!

师:好,感谢双方的精彩辩论。在刚才的辩论中,正方始终认为,这只是个游戏,况且天已经黑了,大孩子已经回家了,爸爸妈妈会很担心的,凡卡肚子也饿了,他当然应该回家。而反方则坚持认为,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守信用,凡卡不可以回家。那么,凡卡最后回家了吗?请看图。(师出示图,上面画着凡卡在一位军官的命令下,愉快回家的情景)

此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在和谐的心理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由对话,实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这一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亮明自己的观点,充分阐述自己的思想,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当辩论结束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状态,用自己相对丰富的人生体验对学生进行了引领,在巧妙点拨中,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整个课堂如同学生与老师思想的展示场,他们尽情地展示,尽情地碰撞,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自由。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徐向阳

猜你喜欢

凡卡正方反方
《凡卡》续写
寻找缺失的一角
我的机器人在哪里
辩论赛
减肥秘方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数字骰子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元旦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