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高专英语创新教学模式
2009-07-28白玉
白 玉
[摘要]英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又要保持探索和创新,因此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为宗旨,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不断钻研和开发新的教学手段。本文将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新模式,它包括实施的原因,实施的可能性,教育的对象,教学课堂的设置,教学课外的活动,学生能力测试的评估。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新模式
一、实施的原因
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提出了语言最常用的释义,即人类的话语;用这种含义与人沟通的能力;一套声音系统组合起来表示特定的含义,用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代表同一系统的书写形式。因此语言具有任意性,双重性,创造性,替代性。语言具有信息功能,人际功能,表演功能,情感功能,交际功能,再造功能。上述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生活性,实践性,灵活性,发展性。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也应遵循它自身的规律,运用科学、合理、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实施的可能性
建构主义理论是该创新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其主要观点如下:
(1)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即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知识是每个学习者通过学习过程构建起来的统一体。
(2)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是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引导协作朝有利于意义构建的方向发展。
(3)交互性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段。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交往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有利于加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点最为深刻,最为全面地阐释了《课程要求》对教学模式的理念。在这种理论影响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教学,而是英语教育,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目标不仅涉及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及学习策略,是通过英语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学英语的特点与创新教学实施的关联性
(1)学生的特点:高职高专的学生是已经接受过高中基础文化课教育,正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的学习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学习——职业活动。
(2)学习内容的特点及其理论依据: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既要在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内博览群书,又要对本专业的某一方面有深入地了解和钻研。
(3)学习方法的特点:大学生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四、教育的对象
开设的新课程主要是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相比较而言,他们的语法功底较强,听说能力次之。高职高专的学生大概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毕业后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二是继续深造。无论是选择哪个方向,都需要培养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国家对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有相关的英语能力测试,需要深造的学生更亟待提高英语水平。
五、新课程学习辅导读物与传统课本之比较
新课程尝试使用由中国日报社发行的21世纪英语报(大学版)作为主导学习材料。
(1)课本的不足: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语言的多样性、时代性。传统专门教材对于科学系统地学习一门学科很有必要。但是语言并不是一门公式化、程序化的学科;它是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课堂上的课本授课掩盖并制约了语言的上述特征,在某些方面对学生造成一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感觉。学生觉得英语课堂单调,学习的内容生硬,以致学生对学英语兴趣不高,一些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个别优秀生可能会获得较高的分数,但在一定的英语环境中却不能灵活的驾御它。
(2)报纸的优点:21世纪英语报(大学版)比较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阅读。作为报纸,首先它是有时效性的,其次它涉及到生活中宽泛的方面;在语言的选择上,它保证了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书面语和口语的综合运用;在内容上,它注重真实性和趣味性并存。总之,它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赋予学生时代性,新鲜感,趣味性,真实性,生活性,社会性以及认同感,使学生们处在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环境当中。
(3)报纸的内容:21世纪英语报是周刊,它的内容涉及新闻、时尚聚焦、书刊、论坛集锦、意见、情感空间、边缘文化、大学校园和娱乐等。
六、教学的具体课堂设计如下
高专英语课一般每周是四个学时,即按照新课程的课堂设计,学生们每周要完成一个周刊的学习内容。学习英语离不开学习单词和语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要采用个性化的学习单词的方法。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材料的过程中遇到的生词极其掌握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任务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建议学生们结合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自学生词,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同学们进行提问,以检查学习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可根据四、六级考试的大纲要求列举出材料中的词汇,并在课堂上补充一些单词来不断扩充学生的单词量。
七、教学课堂的设置如下
(1)每次课前教师布置任务。①基础知识:学习材料中的内容 (语言知识点,词汇,语法);②写作技能能力培养:分组,确定组长,讨论每次学习材料,选题,任务分配(手工,讲述,回答问题,撰写稿件等)。
(2)每次课后学生自主学习。①学习材料中的课文朗读,词汇,原版美文等;②浏览教辅资源或由其他教师提供的资源;③同学间通过管理平台交换意见,探讨问题。
(3)每次课堂师生及师生互动。①学生展示成果(提倡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口头陈述);②评比;③教师点评及总结。
(4)每次课堂教师讲解重,难点。①对学习材料中重要语言知识的掌握;②对每一期学习内容的掌握;③对文化内涵的掌握。
(5)每周口语活动教师总结
教师对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次学习任务。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们的情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交际与社交能力以及自主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八、教学课外的活动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教育资源,不断扩充自己的文化视野加强学习。课余即第二课堂的学习在网络化的平台中展开,让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教室进行网上的观摩学习。网上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对学生们应用英语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们可以在网上欣赏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口语秀以及所有与英语教育相关的知识。
九、学生测试能力的评估
考试不同于传统的听力加笔试或完全笔试的方式,新的测试方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听力、口语、翻译,并把日常课堂中的讨论演练成绩融入期末总成绩中。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二十一世纪英语报.中国日报发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