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姆社会性格异化理论探析

2009-07-28韩文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占有弗洛姆存在

韩文艳

[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以逃避自由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现代人性格结构中的病态状况,并由此展开了对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批判。他提醒我们,尽管资本主义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社会性格的发展却是不健全的,人性依然是扭曲的,人已经陷入了一种深度的心灵异化。本文主要对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异化理论进行梳理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弗洛姆 社会性格异化 逃避自由 占有 存在

一、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弗洛姆立足于现代人的社会归属需要,从对现代人的心理分析入手,揭示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在他看来,随着人类的进化,人逐渐从自然中脱离出来,失去了与自然的原始的关系,于是,人从自然中脱离出来,被抛到了一个不确定的境地,在那里,人是自由的和独立的,他摆脱了自然的束缚,成为自己的主宰,他也必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过程就是人的个体化的过程。这种个体化使人实现了独立和自由的生活,然而,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个体化出现了两种结果:人自由了,但同时也变得孤立无援,变得孤独了,这使人无法获得一种归属感。在弗洛姆看来,这样的自由带给人的不是幸福和安宁,而是惶惶不安、孤独和恐惧,于是自由成了沉重的负担,因而人们恐惧它,并想尽办法地逃避它。

为了摆脱孤独,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宁静和安全感,一个人就必须建立一种与世界的联系,找到一种可以依靠的力量,弗洛姆把人的这一要求称为归属要求,并将其看作人的根本需求。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那种通过爱与创造性的活动,在人与世界之间建立起来的,充分肯定个人的独立性的联系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不是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竞争与对抗成了人与人关系的主题,人们之间日益疏远,剩下的就只有为了利益而存在的彼此的相互利用了,这一切使人也越发地恐惧和害怕孤独。于是,个人转而希望通过完全放弃自己的个性、完整性以致自由,使自己与别人合为一体,来克服与外界相隔离所造成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这样个人与某种整体和权威相趋同,并由此获得了社会归属感。这便是逃避自由心理机制形成的基础,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社会性格产生的基础。

二、极权主义社会性格

弗洛姆认为极权主义社会性格是一种病态的社会性格。它是施虐与受虐共生的性格,即两者都丧失了个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主动和被动的共生关系。弗洛姆说:“施虐——受虐待狂者的主要特征就体现在对待权威的态度上。他仰慕权威,愿意屈从于权威,但同时又渴望自己成为权威,迫使他人屈从于自己。”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施虐者还是受虐者,都具有被动的性格倾向,他们都想从孤独的和无权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不同的是:受虐狂者愿意依靠他人和自身以外的任何力量,将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力自觉自愿地交给权威;相反,虐待狂们却想要完全主宰别人,并由此获得快感,这样,双方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可以说,施虐与受虐就是极权主义性格的具体表现。在弗洛姆看来,法西斯主义者及其追随者们就是施虐与受虐的典型代表,也是极权主义社会性格的极端体现。

弗洛姆认为,极权主义社会性格会导致人格化的权威。在集权社会中,大众会在有名的、显性的权威强迫下行事,而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权威的特征发生了改变,它们已不再是公开的权威,而是一种匿名的、隐性的权威,正如弗洛姆所说:“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观念,也没有什么道德法律来要求人们该怎样行事了。但是,我们全部一样地做某事,协同一致的程度类似甚至超过了集权社会。的确,除了‘它之外,谁也不是权威。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利润、经济需要、市场、常识、舆论,‘大家所做、所想、所感受到的一切。无名权威的法则如同市场法则一样,是不可见的——也是无法攻击的。”匿名权威通过人们难以察觉的方式规范和约束着人们,使他们甘愿顺从与求同。因此,在利润、经济、市场、舆论等需要面前,个人随时准备并乐于按照社会模式来改变自我,放弃自我,这样,受到匿名权威支配的人便丧失了自我感,人的意义无法显现。于是,人的生命的潜力和创造力受到了压抑,人感受到一种个人无意义感和无权力感,人因此陷入一种病态的人格。

三、重占有轻存在的社会性格

在弗洛姆看来,社会性格可分为生产性社会性格和非生产性社会性格,他将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这四种非生产性性格的生存方式称为占有的生存方式,这是一种病态的性格,它以贪婪地占有、牟利当作自己神圣的权利,不仅要占有物,还要占有人。这体现了个人对外界的一种占有关系。它的根源是私有制的本质。重占有的人完全依赖于他所拥有的物,他们的感觉和心理健康状态取决于对他物和他人的占有,因而物也占有他。这种占有的生存方式是极为被动的。对外在物的占有使人获得了某种安全感,为了维持这种安全感,他必须在不断地拥有他物中活下去。于是占有的生存方式使人将注意力放在对外在物的占有上,仿佛占有的越多,越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

与此相反,存在的生存方式是生产性性格的人的生存方式,这是人的发展的目标,是人的潜能的实现,也是弗洛姆所追求的健全的人格。“存在”是说人应放弃自我中心,能给予外界并同他人分享,不仅是分享,还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的倾向。存在的生存方式以人的独立、自由和批判的理性为前提,对此,弗洛姆认为,人有一种与世界相结合的需要,而生产性性格的人具有一种自主能动性,这是生产性性格的本质特征。重存在的生存方式的人,会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发掘人的生命潜力,这使人能够摆脱这种人的潜能的实现与有限的生命长度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异化。

弗洛姆认为,病态的社会中,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在健全的社会中,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居于主导。因而要生成居于主导地位的重存在的生产性社会性格,必须通过文化、心理革命等社会变革的途径,创设健全的社会。

因此,弗洛姆认为,现代工业文明下生活着的人已经陷入一种普遍异化的状态,即总体异化的状态,病态的社会塑造了病态的人格。他认为,这种异化了的社会性格是非生产性社会性格,也就是占有的社会性格。弗洛姆从社会性格角度揭示了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指出:“过去的危险是人成为奴隶,将来的危险是人会成为机器人。”

参考文献:

[1]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217.

[2]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21.

[3]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291.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弗洛姆.关山译,冯川主编.病人是最健康的人[A].弗洛姆文集[C].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6]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占有弗洛姆存在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浅谈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与人的孤独——对其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分析
偷换商家支付二维码获取财物的定性分析
论占有及其分类与财产犯罪侵犯的法益
不乐多冤
浅探拜厄特作品《占有》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弗洛姆类伦理思想的主旨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渊源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