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的构想
2009-07-28韦文新
摘要:文章主要以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调研对象,详尽剖析了各企业生产线的管理现状和尚存在的弊端,论述了对生产线“线速”和生产节拍影响较大的“游动性瓶颈”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并就如何创建“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以改善生产线管理现状,消除游动性瓶颈,进一步有效提高生产线生产效益和企业效益,提出了创新解决措施。
关键词:生产线;游动性瓶颈;粗放;集约;生产节拍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7-0039-02
一、现代企业呼唤“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主要是依靠管理出效益。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否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是否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的需要,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关键。
在制造性行业企业,企业的生产线是制造、生成和输出企业产品和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是影响和制约企业产品制造成本和是否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管理项目中的重中之重。
只要企业产品确认生产,企业生产线就是企业资源消耗的主要集散枢纽。因此,只有把企业生产线管理好,让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消耗最少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等方面的资源,企业的产品成本才会降低,企业才能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想投入和产出效果。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得到最有效的提高,才能获得最佳效益状态的企业经济效益效果。
目前,大多数企业运行的生产线生产管理模式还是一种以生产工段为相对独立单位进行作业的粗放的生产线生产管理模式,它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足、长远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想要长足、长远地生存和发展,获得最佳效益状态的企业经济效益效果,企业就必须要克服目前这种粗放的生产线生产管理模式,替代以一种更为紧凑高效,更为精细化的创新的、革命性的“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更大。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企业为什么要必须克服目前这种粗放的生产线生产管理模式,替代以一种更紧凑高效,更为精细化的创新的、革命性的“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目前的这种粗放的生产线生产管理模式有些什么缺点?“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好在哪里?如何实现?
二、生产线管理的现状与弊端
根据我在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调研资料情况显示,该公司东部车身车间各生产线目前所运行的是一种以生产工段为相对独立单位,实行从班组到工段自下至上的生产线现场管理模式。这种生产线现场管理模式,其每个工段之内各班组之间虽然是以班组为下级行政单位进行分类分工管理。但是在同一工段之内的各班组之间的人力资源的调度配给基本上是实行了“无缝隙”的联合管理调度配给制度。同一工段内无论任何班组的任何时间的任何岗位的操作人员不足,工段长都会随时随地调配工段内其他班组的相应人员支援到缺员的岗位。工段之内的各班组之间的人员调配基本上不存在“界”的概念,基本上实现了工段内人力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较过去以班组为相对独立单位的生产线生产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优势。这也是现行生产线管理模式的最大亮点。
现行的生产线管理模式尚存在的弊端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由于生产线上共同生产的各工段还是以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存在。因此,即使各工段都是同在一条生产线上的同一时间进行同一产品的共同生产作业。但是若是某一工段在某一天或者是某一时段临时出现了操作人员不足时,生产线上其他的工段一般是不会给予任何人员或者其他的支援或者支持的。
比如在我所列为调研对象的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部车身车间的CD线生产线。该生产线每天的早、中、夜三个班次中,生产线上共分有“地板工段”、“总拼工段”和“调整工段”等相对独立的工段生产运作单位。
该CD线生产线不管是“地板工段”、“总拼工段”或者是“调整工段”之中的哪个工段在某一天或者某一时段出现了临时的操作人员不足的现象,直至缺员工段的工段长、班组长全部顶岗也不能满足工段区域内操作岗位的需求,并造成整个工段区域内整体性的“线速”变慢。而此时生产线上其他工段的操作人员即使相对比较富余,他们也不会给缺员的工段以任何的人员支持和支援。从而使临时缺员的工段形成了本来不应该存在的临时性生产“瓶颈”,并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线速”和生产节拍、节奏。
对于这种由于在同一生产线的同一班次进行生产作业的某一工段在某一天或者某一时段临时出现的操作人员不足,而导致工段区域内岗位人员的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线的“线速”和生产节拍、节奏变慢,并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线速”和生产节拍、节奏的“临时性瓶颈”,因为它仅是因为生产线上某一工段临时的操作人员不足而产生的,它有可能今天出现在生产线的A工段,明天出现在B工段、C工段……或者是在某一时段出现在生产线的A工段、B工段或者C工段……它的出现和生成不仅是临时的,也是在各工段之间游动的,所以我们这里就把它概念为生产线的“游动性瓶颈”。
“游动性瓶颈”和所有的“瓶颈”一样,都会影响和制约生产线的“线速”和生产节拍、节奏,浪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生产资源和生产成本。
据2008年到2009年上半年对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部车身车间CD线生产线的调研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生产线每个班次的“游动性瓶颈”所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时间基本上平均每天至少达一个小时以上。
按照该公司现行的工资制度所给付员工的薪酬标准,员工每加班一个小时的人均加班费大约是20元人民币。而该CD线生产线每一个班次目前所需要的操作工人大约是120人。那么,该生产线每天三个班次,每月按22个工作日计算,每年“游动性瓶颈”给该企业造成的加班费经济损失至少是:1小时×20元/人小时×120人×3班次×22天/月×12月/年≈190.2万元/年。
该公司现在共有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的东、西部共8大车间,加上发动机工厂和青岛分公司共10个车间和单位,每个单位有两条生产线。那么,每年由于生产线“游动性瓶颈”的影响给该公司所造成的加班费经济损失至少是:10×2×190.2万元/年=3804万元/年。
若再加上加班生成的水、电费等损失,每年损失高达四千万元以上。
目前绝大部分企业所运行的生产线的管理模式与该公司所运行的这种生产线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所以损失都很大。企业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想投入和产出的“精益生产”目标,消除生产线的“游动性瓶颈”,势在必行!
三、“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的创建
目前各企业的生产线生产管理模式之所以会存在“游动性瓶颈”,是因为生产线上各工段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单位,都形成了“自保”的本能自私理念,都认为只要自己的工段区域内不发生问题,就没有自己的责任。所以,其他工段因为人员的请假、上厕所等因素造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临时资源短缺,他们相互之间一般不会给予任何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援。而这时车间级的生产值班长虽然对各工段的人员有调配权,但是他并不是某一单一生产线的现场生产管理者,生产值班长是办公室性质的管理者,负责的是整个车间所有资源的相对稳定的资源的调配。他毕竟没有三头六臂,所以不可能随时能对每一单一生产线的生产现场进行详细了解,并随时调配相关资源支援资源不足的生产区域。这样,生产线的“游动性瓶颈”在这种“协作型”粗放的生产线管理模式下,自然层出不穷。
要彻底改变企业生产线目前这种“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粗放型生产线管理局面所生成的“游动性瓶颈”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应该把目前这种“协作型”的粗放型生产线管理模式,升级到能使生产线上原来以相对独立单位状态呈现的各工段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紧密的整体,比如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人的躯体、手、足一样,密不可分。从而形成“无缝化”的集约型生产线运行模式,使生产线上各工段之间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的管理、调配都达到“无缝隙”调度配给状态,生产线的“游动性瓶颈”自然就彻底地被消除。这种严紧精细化的生产线集约型生产线管理模式,我们概念之为“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
如何实现“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呢?如果我们把生产线比拟为一个人体的话,目前的这种“协作型”生产线运行管理模式,就像是这“人”缺少了能统一指挥调配各工段这些“器官”的“大脑”。而这个“大脑”就是生产线的现场总指挥——“线长”。只要每一条生产线的每一个班次都任命一个生产现场总指挥——“线长”,让他随时随地地观察监控生产线的人力、物力等方面资源的流动和变化状态,随时发现异常随时调度生产线上各工段、班组的相关资源及时补给,及时解决问题,生产线自然就不会产生“游动性瓶颈”。
我们仍然以调研对象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一旦实施“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增加任命生产线的生产现场总指挥——“线长”后。若该公司给“线长”的人均工资支出是10万元/年,其每年所要增加支出给所有“线长”的薪金成本是:10个单位×6名线长/单位×10万元=600万元。那么,其所节约的直接生产成本就应该是:3804万元-600万元=3204万元。
从这个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像调研对象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类的企业,一旦实施“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其减去模式实施后企业所需要增加支出的薪金成本外,每年至少还可以节约3204万元以上的生产成本投入和减少3204万元以上的企业经济损失。
另外,该企业一旦实施“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企业每年至少还可以为社会提供至少60个职业岗位机会给更多的社会人员就业。这无论是于企业还是于社会和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益的伟大创举和革命性的革新。
四、“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必将使现代企业如虎添翼
综合前述的调研综合结果可知,这种越来越严紧和越来越精细化的“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就像现代企业的翅膀。现代企业要想获取更好、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应该尽快地实施这一严紧、精细化的“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尽快给企业装上这一翅膀,尽快消除生产线目前这种以工段为相对独立单位进行作业的粗放管理模式,尽快彻底消灭生产线的“游动性瓶颈”,企业才会飞得更高、更快!变得更强、更大,更快、更高!
参考文献
[1]方明.精益生产新模式[J].现代制造,2005,(10).
[2]曾凤华.精益生产的理念及其实施手段[J].机械管理开发,2004,(5).
[3]陈永忠.如何实现精益生产的持续改善[J].商场现代化,2007,(8).
[4]李润茹.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及生产方式的未来[J].经济师,2005,(11).
[5]上汽通用五菱公司.SGMW-GMS基础知识,2007,(10).
作者简介:韦文新(1966- ),男(壮族),广西柳江人,供职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模式及企业技术创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