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2009-07-24申贵奇
申贵奇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此,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教育部陆续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南省教育厅和安阳市教育局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提出以下要求:
1. 中小学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没有开设的学校尽快安排。
2. 作为地方教材,河南省已经编写了配套教材,并开始使用。
3. 小学要求每学期安排6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认真选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4. 作为“三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各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本文将根据学校的教育实际,对学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要论述。
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主动施教的过程,也是一项预防性的教育活动。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将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挫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走在前面,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我觉察的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另一方面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自我及个性等方面全方位的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全体工作者都要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去,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便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中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提高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使学生逐渐地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愉快接纳自己,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自强自信,能应对变化的社会环境,抵御来自生活各方面的挫折。
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在城市里,独生子女较多,孩子从小就备受呵护,容易滋生过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一方面表现出私欲的增长,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懂得安慰、帮助别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强烈的争胜心,遇事总想抢第一,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注重自己的自我形象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这样的孩子往往很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有自我觉察的机会,从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我一天天的强大起来。小学阶段着重于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的层面上开展工作,中学阶段着重于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格就是指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各种特点的综合体现,培养健全人格并不是使学生完美无缺,而是指人格各种特质和谐、自然地结合,也就是说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人格特征,自觉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弱点,成长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这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教育目标。
家长是孩子最初的人格塑造者,在孩子整个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限于学校的范围之内,要扩展到家庭、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家长加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加强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形成一个家校合作,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到社区建设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把少年儿童人格的成长看作是整个社会应尽的义务,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3.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有不同的层面,对中小学生来讲,大多数是发展性的问题,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有责任帮助学生排解困难、消除疑虑、快乐成长。故作为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应当设立心理辅导室,由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心理咨询帮助。同时要坚持心理辅导的保密性原则,辅导室的学生档案和辅导记录材料,不能随意拿给班主任或校领导看,可以由辅导老师介绍某些学生的有关情况,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内容如成长早期的伤害性经历、家庭中的特殊事件、对学校或老师的抱怨等,不能轻易告诉他人,以免这些情况不经意间泄漏出去,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加重了孩子的不良反应,原来的问题没解决反而引起了新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素质教育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认知、情感、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新的、积极的认识和体验,内在因素的变化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外部行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知识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变化和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是我国的一大特色。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要增加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改变了以往灌注式的、单调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中感悟出人生的价值、做人的道理。面向全体学生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绩效。
2. 帮助学生树立求助意识,平静地接受心理辅导,维护心理健康
通过宣传及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有心理困扰是正常的,及时地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求助意识,自然、平静地接受心理辅导的帮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消除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板报、墙报、广播等形式,将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消除误解和顾虑,做好接受心理辅导的准备。
3. 实现育人的总目标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总目标。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努力。学生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培养等都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三、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可以选用河南省编教材,也可自编校本教材。2. 要选择性格好,人格发展健全的教师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要有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条件设立专职教师,可以请少先队辅导员或文体老师兼任。切忌选那些性格孤僻、脾气怪怪的教师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 要合理安排好每个学期的6个课时,有针对性、教育性。4. 有条件的话要尽快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5. 要研究二十一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趋势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趋势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趋势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趋势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将从补救性为主变为发展性为主。趋势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及学校环境。趋势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趋势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从心理适应教育变为潜能开发。趋势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将从个别辅导为主变为团体辅导训练为主,网络等新技术将被广泛采用。趋势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将从兼职为主变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
总之,在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主的专门教育,应该区别于传统的普通课程中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把着眼点放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