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7-24翟建霞
翟建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研究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要打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允许学生同老师争论,允许学生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允许学生在教师讲授中随时质疑。学生在轻松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唯有这样学生才会独立思考,创造灵感才能被唤醒。例如在讲乘方的意义时,设问把一张厚约0.05厘米的纸对折30次,这张纸的厚度是多少?列出算式是什么?合多少米?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是几十厘米 ,有的说近1米,还有的说可能有楼房那么高。这便引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既让学生认识到乘方与
乘法的区别,又让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以活跃的思维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不断进行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例如:利用逐步深入的数学题,使学生从低级难度的题做起,这样学生能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难题就不难了。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在观察中及时指导;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成绩单语文85分,数学87分,可是不小心墨染了一部分成绩单,英语成绩看不清了,他只记得三科平均分是90分,你能帮他算出英语成绩吗?按一般解法,先求三科总分90×3=270分,然后,总分中连减语文、数学的成绩就得英语分数。有些肯动脑筋的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根据平均数的意义,既然语文、数学比平均分低,那末语文与数学比平均分少的分数和5+3=8分就是英语比平均分多的分数,所以英语分是98分。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培养创造型的思路。启发和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索,从而不断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等思维品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放开思路探究多种解决途径,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必备环节,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每节课授课不超过30分钟,剩余时间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不失为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练习时,按难、较难、易在黑板上出题,然后心里暗暗按好、中、差学生点名到黑板上当众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在同学们做完之后,当众表扬做对的同学,个别人做错时,把责任归于偶然的不稳定因素所致,在改正后予以充分肯定其能力,使评价成为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生疑、大胆设问、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增强学生质疑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