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发当前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
2009-07-24王水发
王水发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自2000年起,在全国各个中小学学校积极地开展着,其创新的理念正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得到体现,尽管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发生冲突,但现实证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创新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学生应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谈到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以下简称自主学习)之前,很有必要谈谈新课标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研究如何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学习 激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改革理念中,自始自终都是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展开的,我个人认为学生主体地位有没有体现,关键在于是否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自主学习;如果没有体现自主学习,那么学生始终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群体,那又如何能称为课堂的主人,又如何能体现课堂的主体地位呢?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就更为明显。
一、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主体的能动参与,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富有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完全否定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呢?根据《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提倡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培养学生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而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依赖性强的人,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易产生从众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激发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析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常以小学生自控能力差而怀疑他们的学习潜能,教学过程中一味讲究教师的主导作用,扶的太多,放的太少,使学生丧失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交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学会自主学习。
笔者曾对自己所在小学的中、高年级872名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作过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和观察,发现77.4%以上的受访学生表示喜爱体育课,喜欢参加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不喜欢教师随意将体育课改上其它的文化课,甚至有35.1%左右的学生愿意学校每天为他们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按理说,小学生这种喜爱体育活动的情感倾向容易让他们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但调查又发现,46.3%的学生喜欢在体育课自由活动,问及原因是因为自由活动轻松有趣、没有压力。这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只停留在体验活动的乐趣上,对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完成远不及他们在自娱自乐的自由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实践观察也发现,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中,就像放牛娃牵着牛鼻子吃草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激发吗?
三、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方法
1. 营造氛围,吸引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就无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1)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小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相信学生有改正错误的能力,并且要提供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课堂上如果教师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任意批评学生,就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以身作则,以身示教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个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搞特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做到。试想,教师一再强调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要穿好轻便的服装,而自己却西装革履走向操场,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同化学生。
(3)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
学习必定有先进和后进之分,教师对待不同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应该用变化发展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决不能在思想和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之分。正是由于学生在思想水平、体育基础、身体素质、个性特征、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别,教学中,教师要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差别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2. 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一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上课情绪。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将教材内容融入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发展。
(1)游戏创设法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之一。游戏创设法,就是发挥体育游戏的娱乐功能,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投掷教学中,教师将纸飞机、降落伞、橡皮管三个投掷器具进行组合,设计一个“飞赴前线(掷纸飞机)→天降伞兵(掷降落伞)→炮轰高地(掷橡皮管)”的军事游戏,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2)音乐创设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放松心情、振奋精神、激发灵感等诸多功能。音乐创设法,就是利用音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比如在模仿动物走的教学中,配上小动物鸣叫的音乐,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近感;在小足球射门练习中播放拉拉队喝彩的音乐,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赛场的感觉;武术操教学中播放《男儿当自强》、《中国功夫》等乐曲,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武术的自豪感等等。
(3)故事创设法
故事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故事创设法,就是利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再现或延续,达到借景生情、置身于境的效果,帮助学生作好体育学习的心理准备。比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第一次龟兔赛跑中小白兔因为骄傲输给了乌龟,第二次比赛小白兔决心不再骄傲,你们猜,这一回小白兔会赢吗?故事讲完后,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龟兔角色,然后组织学生举行第二次龟兔赛跑。由于故事的铺垫,练习中学生会自觉地将学习活动与故事情节联系在一起,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提高。
(4)问题创设法
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问题创设法,就是给学生提学习要求,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情境。比如在投掷教学中,教师设疑:要掷得远,垒球是应该掷高一些还是低一些。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学生会带着疑问去主动尝试,在不断的实践中,既理解了“合理投掷角度”的意义,也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种方法互相渗透、相互组合,比如在故事情景中加入游戏,在游戏情境中加入比赛,在比赛中配上音乐等,使创设的情境新意迭起,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强烈欲望。
3. 因材施教,引导参与
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1)采取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区别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群体分层次,通过技术、身体素质考核结果将班级学生按程度划分3-4个教学群体,可以对教学目标分层次,根据教学群体的层次确定教学内容的不同等级,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开展练习;也可以是辅导方法分层次,比如对层次低的学生群体增加辅导时间,采取专门的个别辅导,对中等生突出学习正确率的辅导,而对层次相对高的学生则给予较多的独立练习,允许他们“超前”发展等等。“双分”教学法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实施合作学习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学生又都有各自的学习潜能。实施合作学习,它既可以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力,又能形成群体力量,在互相帮助的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比如有一次《摘桃子》体育活动课,学生要翻过跳箱,走过浪板、独木桥,攀过平梯,爬上3米高的爬杆顶端摘气球。在这样一个难度较大的活动面前,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会爬杆的爬上去摘,不会爬的用跳绳甩,还不行的就叠罗汉……灵活开放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不仅展示了个人技能,而且体会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4. 积极评价,鼓励参与
评价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中获得信息反馈,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小学生具有向师性,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教师通过积极的评价,为学生总结优点,找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
(1)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建立在自我肯定基础上的一种健康心态,它能转化为学习兴趣,转化为积极学习的动机。比如有些学生是篮球技术迷,爱看球赛也爱打球,篮球基础也不错。每次篮球课他们都表现积极,不仅自带篮球,还爱在其他同学面前“出风头”,学着NBA球星的样子做一些“绝活”。透视这群小球迷的篮球热情,我发现了这些学生对自己篮球水平的自信,正是这种自我肯定式的自信,激发了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于是我在班里成立了篮球队,每次篮球课时,不仅宽容他们“出风头”的行为,而且还对他们多加赞誉,让他们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练习。在他们的带领下,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篮球运动,他们不仅校内练,星期天也经常在社区自发组织比赛。而这些自发的篮球运动,为学生进一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学习活动中的创新行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行为,并及时把赞许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强化自信,培养创新精神。
学校的体育课是按国家教委颁布的统编的体育教学大纲上课,体育教师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结合,大胆实施适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在课堂中学会自主学习,进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 温尼科特著,《独生子女:神话与现实》
[2] 林崇德主编,《小学生心理学》,浙江省教育出版社
[3]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
[4]钟声,《中小学体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5]林锡江,《小学生体育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