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中连接的对比和翻译
2009-07-24赵忠
赵 忠
语篇通常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语或句子构成的整体,而衔接则是英语语篇的重要特征。衔接这一概念是由韩礼德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韩礼德和哈桑在其专著《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那些非结构性的、语篇构成的意义关系”。胡壮麟等认为,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了衔接关系”。衔接的手段各种各样,韩礼德将它分成5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e)、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结合(lexical cohesion)。它们在语篇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此我们将着重讨论连接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连接要表示的是说话人想要听话的人了解他将要说的话和已经说的话之间的关系,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手段。它的功能是表示两个或更多的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联系,并指出句子是在什么意义上相互联系起来的。因此,通过连词的使用,人们不仅可以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还可以梳理出作者组织信息的思路以及语义表达的轻重缓急。
英汉语在连词使用上的不同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汉民族是综合型思维,是主观的、内向的;英民族则是分析型思维,是客观的、外向的。因此也就形成了汉语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和模糊关系,而英语则比较注重形式上的连接。韩礼德曾提到:“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上大相径庭,尤其表现在连接词、省略、替代的使用上。总体来说,英语在语句衔接方式上多用‘形合,汉语虽然也用‘形合,但更多地是以‘意合为主。”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也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on Meaning)一书中说到:“就英语和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就是指使用明显的形式标记,将词组、句子甚至段落连接起来,当这些外部标记不足时,可采用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话语内部的语义关系。
所谓“意合”,指的是话语中词与词、句与句等语言单位的结合主要是凭借语意上的关联进行的,往往没有明显的外形标记,读者对句子的理解须借助自己的语感和一定的非语境因素。
因此在翻译时,就需要充分意识到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采用适当的方法。
一、英译汉
1.省略连词
在英译汉时,可将英语中的连词省去不译。省略一些可有可无的连词,不是扭曲原义而是为了更好地达意,发挥出汉语简洁明快的特点。
例1:If you dont go there tomorrow,theyll get angry. 你明天不去,他们会生气的。
在汉语中虽然没有加“如果”一词,但通过前后两个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推断出前句是后句的条件,因此译成英语时要加上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if”,才能使英语的句子表达出正确的意思。
例2:If you confer a benefit,never remember it;if you receive one,remember it always.施恩勿记,受恩勿忘。
这里原文被译成两个紧缩句,不用表示条件的关联句,译文干脆、达意。
例3:Even if you go there,there wont be any result.去也白去。
如果将这句翻译成“即使你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这种译法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更加地道的译法却是“(你)去也白去。”
2.转译
在翻译时切忌“对号入座”。不要见到“if”就译作“如果”,遇到“and”就译成“和”,遇到“when”就是“当……的时候”。因为同一连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以表示不同的连接关系,因此在翻译时就必须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连接的意思。
例4:When you have tanks of air on you,you can stay in deep water for a long time.如果背着空气袋,人们就可以长久呆在水中。
这时“when”就不能译成“当……时候”,在这句中“when”带有条件的意义,所以将它译成“如果”。
例5:I couldnt think much of John after he had done a thing like that.由于约翰做了那样一件事,我无法再尊敬他了。
“after” 在此上下文中含有原因的意义,因此转译成“由于”。
例6:He started to climb again and at the top he fell and lay for some time with mast across his shoulder.他又开始向上爬,但爬到顶上,却跌了一跤,他索性让桅杆压在肩上,在地上躺了一会。
句中的两个连词“and”,除了表示动作的先后外,第一个还含有转折之意,因此把它翻译成“但……却”,充分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
3.保留连词
意合和形合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连接手段。但由于语言性质的不同,使用的侧重点也不同。虽然汉语侧重意合,但并不等于说汉语就不使用形合,因此在英译汉时,可以根据上下文,以及汉语的习惯适当地保留连词。
例7:The breeze had risen steadily and was blowing strongly now.It was quiet in the harbor though...风势不断地加强,现在已经刮得很厉害。可是港内却很平静……
在英文原句中“though”不但起着衔接前后句的作用,还表明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这一关系保留下来。
二、汉译英
1.保留连词
在很多情况下,汉语使用连词的方式和英语相同,因此在汉译英时可以保留英语的连词。
例8:听人家背地里议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越过越穷,弄到要讨饭了。
From the gossip that I heard,it seemed that Kong Yiji had studied the classes but never passed the official examinations and not knowing any way to make a living, he had grown steadily poorer until he was almost reduced to beg.
在汉语中使用了“但”和“又”这两个连词,分别表示“转折”和“递进”,译文用“but”和“and”加以保留,符合英语的习惯,也很好地传达了汉语要表达的意思。
2.添加连词
由于英汉语的差异,进行汉译英时就要把汉语中靠意会才可以理解的连接手段在译文中表现出来。
例9: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
在这句中隐藏的连接是“和尚可能会跑掉,可是庙却不能跟着跑掉”。因此在译成英语时,加了表示转折的连词“but”。
例1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Whered I be when I sober up, too soon?It will be willowed banks; dawn breeze or waning moon.
柳永词中虽然没有“当酒醒的时候”,但是我们可判断出这一逻辑关系。而英语句子却要加上以“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以将“酒醒”和整句的逻辑关系说清楚。
例11: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身碎骨!
If you give up the pass,I may spare your life;if you delay,I will grind your bones to powder and make mincemeat of it.
在这句中两个分句之间隐含着条件关系,因此在翻译时要加上表示条件的连词“if”。
连词的使用在英汉语中有共通之处,也有区别的地方。由于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注意形合,因此在翻译时就要牢记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有效地识别衔接标记,准确地判断和确定原文的连接模式及内涵,并要考虑到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