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亲情写作例析
2009-07-24丁磊
丁 磊
亲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苏教版必修五第二写作专题《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是高中记叙文写作的阶段性总结。教学中,联系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参加08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情况,我深深感到:在真情实感的叙述表达上,普遍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不能根据选材内容展现不同境况下个性亲情的不同表现;第二,对亲情的叙写老套肤浅,质量不够。下面遴选几例,谈谈如何写出个性亲情和增加亲情的质量问题。
一、善于展现不同境况的个性亲情
例1:“今年大舅哥没了,更该回去看看”,北川中学的肖志敏老师动情地说,“其实见到老人,我们都不愿提及地震这两个字,虽然大家心里都装着这个事情”。今年,肖老师的大舅哥、嫂子、三弟一家三口、四弟的女儿、妹妹的女儿都在地震中遇难。言及此处,肖老师眼圈微红,静静地说:“往年,大家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今年一下缺少了那么多人,年不好过呀。本来地震的伤口正在愈合,可春节到了,伤口又迸裂了,毕竟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例2:上个学期期中考试,我第一次考了全班第一。想给爸爸一个惊喜,回家时便装出愁眉苦脸的样子。果不其然,爸爸以为我又考差了,像以往那样微笑着上前来安慰我说:“宝贝女儿,没关系!这一次没考好,还有下次,别难过。”我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大笑着对爸爸说:“哈哈,爸爸你被骗了,我考了全班第一,老师还当着全班表扬了我!”一见我忘乎所以的样子,他的笑容消失了,“婉儿,你能考第一,做爸爸的当然高兴,可也不能骄傲呀!这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多了,骄傲使人后退啊!” 突然改口叫“婉儿”,我知道爸爸生气了,红着脸跑进自己房里。直到今天到爸爸的书房,我才知道爸爸这几天也有点失落或许有点伤感,可能他认为那天说的话过火吧。看着满地的烟头,我鼻子一酸,眼泪不听使唤地涌了出来,爸爸微笑着对我说:“宝贝女儿,对不起,我那天太……”,我打断爸爸的话,“爸爸,是我不对,……我们还能像以前一样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竟像小孩一样,满脸写上了“天真”。
感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它既包含血脉之亲、手足之情,也包括至爱亲朋、邻里乡亲间的情感。生活中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境况下,需要的亲情和它呈现出来的内容及形式其实是不相同的。而学生习作之所以让人觉得单调、寡味、千篇一律,其原因是他们忽视了不同个体在不同的境况下对亲情需求的差异。
例1是写汶川地震的一段文字。习作者牢牢抓住了地震物毁人亡这一特定境况,写出震区人民在物毁与人亡问题上最迫切需求的不是物的多少,而是渴望亲情的重新获得。这是亲情缺失或毁灭后他们最大的心灵“疮疤”。肖志敏老师的“更该回去看看”一句中的“更”字,突出了肖老师对亲情的珍视,对失去亲人后震区人民渴望亲情回归的理解。尽管写地震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也能体现“亲情”,但这样的场景也许更偏重于表层的“物”的支持,处理不当,会淡化了更为重要的精神支持和激励。
例2是表现另类血脉之亲的。习惯了父母悉心呵护,兄长无私礼让的一代人,平日里见到的是灿烂的笑脸,听到的是温馨的夸奖。女儿在取得全班“第一”这样好成绩的背景下,本想获得褒扬,然而,父亲仅轻描淡写的肯定了几句,更多的是不太顺耳的忠告和提醒,这多少有点煞风景。父女间的不快成为必然。事情的逆转,从浅表层面看,是我看见父亲房间里“满地的烟头”还有他“……对不起,我那天太……”的自责,以致激起我的同情,“鼻子一酸,眼泪不听使唤地涌了出来”。其实,中学生习作中这样相同或类似的写法俯拾皆是,此文并无任何高明之处。但是,本文从深层面着眼,也许你会发现文章浓缩了父女间的另类亲情。文章写到在打断爸爸的话后,提出了“我们还能像以前一样吗?”这一问题。这是妙笔。无论是几天后我主动去父亲房间,还是提出能否“还像以前一样”,以及我断然打断父亲未说出来的自责,无不含蓄地暗示读者:女儿的言行举止经历了对另类父爱亲情的个性体悟。没有这种体悟,就不可能有以上言行举止。这种亲情体悟或许是对“严是爱,松是害”的清醒认识,或许是对父亲“煞风景”的话正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思考,甚至父亲本没有错,仅仅是亲情的驱动让他违心说出了“对不起”的猜测,或许……文章把以上体悟、认识内容有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续写”,从而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孩子真正懂得亲情,才是成功的教育。
二、凸现个性亲情的质量
例:晚自习后,我独自走在那通向家门的幽深黑暗的小胡同里。抬头仰望,一盏属于我的灯不知疲倦地亮着,那盏灯在我眼里,总是那样明亮而温暖,夜空的星月相比之下顿显失色。回到家,桌上照例摆着一只削得平滑完美的苹果和一杯飘着浓香的奶茶。我舒服地陷在沙发里,品味那清脆的香甜和浓郁的醇美,沉醉其中,久久不愿醒来。
以上是我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的一段亲情。语言还不错,学习了《陈情表》﹑《项脊轩志》等几篇文章之后,发现文中缺少对亲情,特别是个性亲情质量的凸显感悟。即使有这种体悟,不少也是陈式化的表达或扭曲。例文中对亲情的感悟几乎未见,却直露的写出了品味苹果、奶茶时的物欲满足。类似的情况还不少,无论是写母爱的细腻,还是写父爱的厚重,不少同学写得平淡、肤浅,细腻不足,厚重不够。这是学生缺少感悟个性亲情的实感,或忽视个性亲情感悟过程的表现,导致亲情质量的弱化或缺乏。那么,如何才能将此类作文写好呢?下面提供两段较好的学生作文片段:
例1:有一篇题为《我的母亲》的文章,她以回忆的形式写上小学时“自己家离校很远,常到同学家写作业。每当看到同学的妈妈在家门口迎接自己的孩子时,在同学的头上、脸上抚摸两下或是在背上轻轻敲几下,心中便好生羡慕——她真幸福呀!我的妈妈是名营业员,工作很忙,每天回到家便往床上一躺,累得起不来,根本没有精力过问我和哥哥。有一次我放学路过她的商店,她正在搬货,身上又是灰又是泥的。我亲热地叫上一声“妈妈”,这时多希望她能像同学的妈妈那样亲亲我。可她只是向我示意“手脏”,让我赶紧回家。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关切和歉意。我便如得到了补偿一般,满足地踏上归途。别人的妈妈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孩子,我的妈妈用她深情的目光抚摸着我,令我同样感到温暖。”
例2:有一篇题为《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样能长大》的文章,写的是深沉而厚重的父爱。文章开头有父亲这样一段话:“孩子,你不能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有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样能长大!”正是这句话“时刻陪伴着我,鞭策着我,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勇前进!”
例1是写母女亲情的。此文的妙处在于能将对母爱的体悟过程具体的,有条理的展示出来。让读者获得与作者同样的心理渴望和满足,凸显个性亲情的质量。
如何凸现呢?首先,文章写羡慕别的同学获得母爱的幸福,表白自己对亲情的渴望。其次,文章写母亲因劳累对女儿的心理需求的忽视,这是欲扬先抑。第三,手脏的母亲没有像其他母亲用抚摸表示对子女的爱,让我进一步产生失落感。最后,我从母亲的眼神里读出了她的“关切和歉意”。由此“我便如得到了补偿一般,满足地踏上归途。”从展示过程不难看到:女儿不仅从母亲的眼神里读出了爱,而且对母亲曾经的忽视给予极大的谅解和同情。如果说,女儿曾对母亲的忽视萌生过困惑、隔膜,甚至颇有微词,那么读到这里,母女间的不快将尽释前嫌。读者与作者一起分享获得母爱的幸福。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说:“母爱写在脸上,也藏在母亲的眼神里。”
例2从内容上看,是表现父子情的。例文仅引用了一个开头,这里有必要补叙一下下文对父子亲情的体验过程。文章抓住父亲的一句话:“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样能长大!”细腻地写出对这句话的体悟过程,特别是对“长大”一词,做足了文章。首先,文章写出人的成长是需要“牛奶”的,点出“牛奶”对长大的物质作用。接着,将体悟的重点移到“长大”的另一种含义,成长中的增知明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大。然后,写父亲的话语更多的是关注儿子健康成长。最后,儿子心境豁然开朗,不仅记住了父亲这句富含哲理的话,而且“时刻陪伴着我,鞭策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勇前进!”
以上两例,扣住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话中一个词,将它们包含的情、爱、理具体展示给读者。让它们在理解、体悟的过程中变得厚重、敦实,从而凸现个性亲情的质量,提升作品的品味。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写作个体也应该有不同的亲情体验和感受。报刊得来的不是自己的、道听途说得来的也不是自己的,唯有来自生活深处并悉心体悟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让我们在亲情写作中,学会体验,学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