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教学模式的传统与变革
2009-07-24梁岩
梁 岩
摘要:教学模式的研究70年代始于美国,80年代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大学教学基本上属于传统型教学,这在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得到了诠释与印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力,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需要触及的领域。
关键字:大学教学模式 传统 变革
根据乔以斯的经典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它是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模型研究和模式研究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观见之客观的东西,它来自教学的实践经验,又给教师的教育教学以指导,它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抽象、提升的结果。
本文仅从教师的视角来窥探大学的课堂,从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四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眼中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方法
在大学的课堂上,教师们不假思索地模仿着大多数人的教学方式,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讲授法)。单调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大学成为一个没有批判性、没有灵气、没有创造性的堡垒。大学本是知识创新的发源地,思想碰撞的运动场,才情抒发的灵感园,然而它又是一个最保守的地方,充斥着厌学逃课的学生,自我陶醉的教师,以及枯燥乏味的课堂。
沿袭传统的原因还跟其他更深刻的因素紧紧纠缠在一起的,如学时有限,教学任务太多,班级太大,我们的学生太老实(上课只适合听,不愿发言),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课堂中内容是第一位的、方法是第二位的等,这些都是应用讲授法的原因。显然这当中已经触及了我们这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正是从体制传统到学校教学计划,再到课堂、教师,这样一种从上到下的千丝万缕的循环联系,构成了大学课堂保守性的强大后盾。
二、课堂交流
课堂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根据其借以发生的中介主要有言语交流、体态交流和情感交流三种。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口头的赞赏、一个温和的批评、一次热烈的讨论均是言语交流的形式;一个手势、点点头、微微笑、摆动一下身体,转移一下视线,走到学生当中去,拍拍学生的肩,握握学生的手,都是体态交流的形式;情感交流的具体形式也不少,比如师生之间的对视,心灵感应,一个眼神可以表达出默许、赞赏,也可以表达出提示、批评等丰富的情绪情感。依照交流的双方可以分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叙述一可以较好地反映传统型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对课堂交流的理解和应用。由此可见,现行大学课堂交流方式的特点有三:一是它的具体方式比较单一;二是它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生生之间的交流;三是大学课堂上的交流一般是由教师主动发出的一种单向交流。
课堂交流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即便是在传统型的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单向的控制,学生只有达到“神入”的状态,教学才实质性地发生了。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神入”的状态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隐性逃课”现象。课堂上为数不少的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或看别的书,或窃窃私语,或玩手机,或吃东西,或梦幽周公等等,这些行为比比皆是。教学真的发生了吗?教师对学生的隐性逃课实施怎样的对策呢?这是课堂控制要研究的问题。
三、课堂控制
1.课堂秩序的维持。课堂秩序、课堂纪律的维持是课堂控制的重要方面,也是令大多数老师头痛的一个问题。在大学课堂上,教师对课堂秩序的维持显得乏力。“点名”是常用的技术,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出勤考核,二是强令学生回答问题。加上平时成绩的砝码,以此来维持课堂的出勤率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掌握着学生的“分数”,这是教师在课堂上权力的保障。但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课堂中的“隐性逃课”现象,大多数老师不会给学生难堪,“只要你不捣乱,就无所谓”。
2.课堂时间的控制。如果说教师在课堂秩序的控制上权力有限,在课堂时间的控制上,大学教师则拥有较为充分的支配权。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受课堂时间的约束,只要大致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由于课堂的复杂性,课堂时间的分配要随时依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这表明大学教师在课堂时间的支配上有较大的自由,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在时间的具体分配上,尽管有些教师区分了导入、授新与总结的时间比例,以及讲授、板书和其他的时间比例;但也有部分教师的课堂时间均由讲授占据,只不过讲授的内容有所变化而已。
四、课堂艺术
关于课堂艺术,大部分教师认为:科学性第一,艺术性第二。在对科学性的理解上,教师都把它等同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讲授知识的正确性。但如果我们对科学性作更深一步的话语分析,会发现实际上还有一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性问题。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是实证取向的教学论研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算得上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但在大学教学领域,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大学离科学的课堂教学似乎很遥远。
那么,什么是艺术的课堂教学呢?以往我们对大学的向往,或多或少地都缘于对课堂的想往。想往课堂上教授的神采飞扬,想往与几千年前的哲人对话,想往那个令人激动的意义世界,想往任由思绪天马行空地翱翔。但是现在,在大学的课堂上,这种美妙的感觉已经久违了。教师们对艺术性的理解和回答让我们很失望。“艺术性就是把你想要表述的知识,用别人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解出来。”“艺术性就是要做到深入浅出,把艰深的理论和知识用浅显的话表述出来。”“艺术性就是要多讲一些实例,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讲清楚了,讲正确了,艺术性也就有一半了。”知识的授受与课堂艺术的联姻,成为大学课堂的一个特点,也是艺术的课堂久违的重要原因。
五、结论
大学课堂主要由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组成,课堂上少有学生参与的行为项目,少有师生互动的行为。总体上看,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可以归为“传统型教学模式”。正是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缺乏课堂交流的教学过程,显得无奈而又随意的课堂控制以及久违的课堂艺术,共同诠释着大学课堂教学的现有状况。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的组织精神和特质。传统型的课堂教学在特定时期或许是传递知识的有效途径,但在社会环境变化迅速,创新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的背景下,传统型教学为其特有的单边、单向性而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约束。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力,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迫切需要触及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