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想到的

2009-07-24陆江华

学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于勒内化课文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讲读课文,现安排在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做了一点尝试,安排两课时来教:第一课时,预习;第二课时,交流、展示和提升。第一节课的预习题是这样的:一读课文,要求:1. 介绍作者莫泊桑,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2. 找出能表明作者思路的词或语句,理清小说情节,想想课文情节的安排有什么特点?二读课文,要求:1.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什么关系?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试做分析。2.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作者通过这个人物想告诉我们什么?三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上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可以与同学讨论。第二节课主要是围绕第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展开的。第一个问题,简介莫泊桑,一个学生先发言,然后又有两个学生先后补充,最后我也补充了一点“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字词的落实也进行得很顺利。我们在归纳课文的情节特点时,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和教参的答案范围:1. 于勒几乎未正面出场,但不可缺少,他操纵着菲利普夫妇的台前表演;2. 小中见大,用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重大主题;3. 设置悬念,波澜迭起: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4. 结局出人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5. 线索分明,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接下来对人物的分析也很到位,使得最后主题的概括水到渠成。后来我临时添加了一个续写环节: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看到的那个不是于勒,那课文的结尾又会是怎样呢?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想到了很多的精彩结尾。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写我们一家在哲西岛遇到了要搭船回勒阿弗尔的富豪于勒,于是一家人欢欢喜喜的聚在一起;有的写真正的于勒在同一条船的头等舱中,他不承认他有亲戚;有的写于勒还是没有任何的消息,家里人还是不断期待他的消息;还有的写外国传来于勒的信息,说他把自己全问的财产都用于做慈善事业了等等。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课是讲完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我总结出了如下几点:

(一)要注重预习,让学生多读书。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的时间。语文学科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中,听和读是基础,说写是目的,思是核心。阅读是吸收,吸收好了,表达自然就好,思维能力也就得以发展,迁移效果就好。而且,现行教材入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名家名篇多,特别是语言很优美,多读容易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内化。何谓“内化”? 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抵须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继而精思,是其意皆若出于吾之手吾之心。”这实际上就是语言的内化。而这恰恰是关键之关键,重点之重点。上海育才中学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写写”、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都强调的学生的读,他们之所以取得骄人的成绩,不能说与他们注重学生的读书预习没有关系。

(二)主体和客体关系分明。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也是客体,教师应该把课堂的阵地让给学生,只是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作精要的点拨,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和讨论。课堂上,学生一人说,大家听大家评;一人读,或者齐读、混读、轮读,书声琅琅;或者,突然静悄悄的埋头写作,笔头在纸上沙沙作响,如蚕咀嚼桑叶;或者,交头接耳,热烈讨论。大家热闹非凡,笑逐言开,成功的喜悦荡漾在每个学生的脸上,满足的微笑挂在每个学生的嘴角,真正成了学习和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成了机器,他们怎么能对课堂感兴趣?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么能提升呢?

(三)教师要精讲。精讲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的精讲首先是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的时间规定是不断摸索下的经验总结,很值得我们深思。教师的精讲还表现在对教学环节的把握上,特别是导入要精,小结要简,对学生的疑难处、课文的重点处和难点处多花时间,多动脑筋避免面面俱到而导致面面不到,只放心自己不放心学生。精讲还表现在教师的提问要能紧扣目标而富有启发性,避免过多或过简。于漪老师在教《“友邦惊诧”论》一文时,针对开头一节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 文章开头摆出学生请愿是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改为“略有知识” 行不行?2. 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真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什么要加入读书的议论?是不是有点扯开?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这些问题紧扣了课文内容,内在之间有很强的逻辑性,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可谓“一石三鸟”。正如《学记》中所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四)课堂要活。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有人认为,课堂热闹就是“活”。其实这只是表象而非实质。我们认为,“活”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张扬个性;第二,能挖掘教材的现实意义,读出自己,读出感受;第三,能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下贯通,学以致用,学会迁移;第四,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第五,教学机制完善,教师本身的高素质。

(五)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自尊心如同稚嫩的小苗,非常脆弱,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影响一个学生的终生。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充分给予肯定,多表扬、少批评。鼓励他们发表感言,张扬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如果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立足课文,从“精”字上着眼,夯实基础,突出重点;“透”字上用功,内化书面语言,并反复训练,形成技巧;“化”字上见效,迁移能力,发展智力,课内开花,课外结果,那何愁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得提高?又何愁我国的语言文化不能传承呢。

作者简介:

陆江华,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从事语文教学29年,现担任初三语文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于勒内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背课文的小偷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