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在情感体验中唤醒生命的意蕴

2009-07-24庄海丽

学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丑小鸭意蕴生命

庄海丽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无情不能成文。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要解读文本的内在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必须通过学生与文本的不断互动,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才能达到涵养生命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唤起情感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媒体播放精彩的录像或配乐录音、直观形象的表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境,创设审美意境,引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为教学奠定情感基调。学生置身于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其情感就与文本的情感产生积极的交融,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如在教学《月光曲》时,导入新课可出示课件呈现美丽的月夜,教师在启发学生说一些描写月光的词语后,动情地引导联想:同学们,当皎洁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树叶时,当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静的水面时,当如水的月光撒向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层银纱似的外衣。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贝多芬一个人漫步在迷人的莱茵河畔。面对这样的美景,一个音乐家会在心里产生什么样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来唤起学生关于月夜的情感体验的记忆,学生会说,这时贝多芬会在心里酝酿创作一首钢琴曲,来赞美这美丽的景色等。这样,在上课伊始创设这样的情境,加上教师的语言渲染,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就能轻轻松松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

二、走进文本,加深感悟

人的情感体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通过“统觉”对事物感性面貌进行整体把握,主体就能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兴趣、意志的目的指向性融入于当下对象的知觉之中,使知觉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感性本身,而附着特定的观念和情绪意义。因此,在走进文本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清情感层次,感悟文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如《丑小鸭》是篇童话故事,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写得十分感人。在指导学习“丑小鸭和美天鹅”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词句,并读出“丑”的味道来,再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美”的词句,并读出“美”的形象来,通过自读自悟产生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导他们个性朗读,进一步内化文本语言。通过“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从而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激发研读文本的兴趣。也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佳句和适宜的表达方式,使其身心沉浸于文本之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品味词句,点化生命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因此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去品味。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领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情感。我们发现,阅读中学生内在的情感总是主动地期待着、捕捉着,一旦作品对象外在的形式结构与主体内在的情感体验相符合,便会引起主体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增强情感体验的目的。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慈母情深》时,引导学生理解“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他先让学生理解句意,说说读出了什么?然后,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与我们平常的表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还原为平常的表达方式: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让学生比较修改后与原句有何不一样,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感悟中懂得句子的顺序变换后,体味作者在文本中所隐含的深深的的感情。王老师引领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生命在场,使得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直抵心灵。你再看他的评价语言,“孩子,你长大了”、“孩子,你懂事了”……无不是生命对生命的润泽,无不是对生命意蕴的唤醒。语文教学,不单纯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而是生命意蕴的点化和唤醒了。

四、指导诵读,升华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新课程目标就是从“三个维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诵读训练,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中强调要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把作者蕴涵的情表达出来,我国古代提倡的“美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因此,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能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升华生命体验。

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可采用以朗读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朗读课题导入;在学生分析每个事例后,带着各自对生命逐步加深的认知读课题;在正面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后,带着燃烧的激情呼唤“生命 生命”,并大胆尝试以给题目添加标点的举措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朗读。每一次朗读课题,随着对每个事例的分析,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对生命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于无意识中将宝贵的生命层层推到崭新的高度。理解了生命的正确选择后,通过对课文最后一段反复的诵读——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会、告诉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更进一步明确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和激情,使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升华。

由此可见,要搞好阅读教学,深入解读文本,就要充分挖掘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紧紧抓住体验这一环节,既要重视引导学生体验贯注在课文中的作者的心理体验,又要注意唤醒学生记忆仓库里的情感体验,使之交互感应,在对话交流中达到唤醒生命意蕴的境界,从而取得最佳阅读效果。

猜你喜欢

丑小鸭意蕴生命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续编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