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
2009-07-24刘建芬
刘建芬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离不开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中学生是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诸如语言文明、尊师敬长、孝顺父母、严律己,宽待人、重义轻财、爱惜粮食、公共活动有序排队、爱护公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应当是中学生能够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
传统的政治课似乎就是说教课,上课老师讲条条儿,下课学生背条条儿,考试答条条儿,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这就造成课上老师滔滔不绝,下面学生昏昏欲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思想政治课必须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
来。如何进行养成教育,下面我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养成教育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许多学生背《规范》、《守则》滚瓜烂熟,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许多学生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见到谁的自行车被风刮倒主动上前扶起来,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衣帽整齐……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就是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这些良好的道德习惯离不开政治教师的日常训练。
二、养成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养成教育应容许学生之间有差异性和特殊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应有五彩斑斓的个性。中国近十年来受日本团队精神的影响,在学校着装方面越来越强调统一化,原来一些小学只是星期一升国旗时要求穿校服,而有的学校现在却要求天天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集体主义精神,并更热爱学校,却没想到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压制。团队精神或者叫集体主义精神并不表现在服装上,而是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学校来了外国客人,很少会有许多学生涌上去,在镜头面前自如地表现自己,通常比较拘谨。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沉淀造就了中国人内向、隐忍的性格,“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谆谆古训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性。政治课教师平时在课堂上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养成教育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得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学问,还要人格健全,做人做事的能力强,以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素有“三岁知老”、“从小看大”的说法,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格的日常化养成性教育。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在学生人格养成的教育中更应该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培育学生的优良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譬如,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首先就要从爱家庭、爱父母、爱家乡、爱集体、爱学校做起。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首先就要从给父母洗一次脚,倒一杯水开始做起。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首先从每天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人才。
四、养成教育离不开创新的教育观
树立现代教育观,是关于“德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即思想政治课要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结合,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之中;要把弘扬我国优良传统与批判吸收国际理论宝库中的精华相结合,寓德育于国情教育之中。知识经济时代是开放性的时代,全球化、国际化网络的形成日臻完善,知识共享,信息并存。德育要注入时代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五、养成教育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对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并不一定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当他们必须做某事时,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对他们进行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便可以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才能使他们知行统一,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形成言行一致。言行统一的高尚品德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实践和锻炼,必须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要抓好行为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有耐性,要持之以恒。其次,训练要强调“严”字,有个“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便心灰意冷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如慈父般“爱”,但训练时却有个狠劲,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连冠”;“马家军”在马俊仁教练的充满“慈爱”的吼声中脱颖而出一个又一个世界长跑冠军。如此,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做到“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需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把“苦练”与“趣练”有机结合起来,青少年毕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时期,不能像成人般机械训练,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训练。
总之,要认真地抓好养成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圈,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