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09-07-24张素芳
张素芳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不能空谈理论、简单说教,而要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动因发生变化,即焕发学生喜好的情绪而产生渴望知识、满足需要的劲头。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经过精心的情境设计,在老师的“推进器”作用下,让学生的“发动机”转起来。
一、课堂教学别具匠心
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始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环节都需精雕细琢。
1.精心备课设情境。课前备课内容不仅要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而且要在各个环节上思考和创设情境,老师要先入为主,调起学生胃口,引领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学习角色。
2.传授知识乐其中。语文教学,对知识内容、内涵的挖掘十分重要。造字规律、词的出处、范文逸事等多种典故,教学中老师富于故事性的讲解,妙趣横生的点拨,使学生听之入耳,在乐趣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3.课堂活动群言堂,转变角色做朋友。课堂教学要成为“同唱一首歌”的舞台,并注意引导有个性的学生发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视老师为朋友,师生之间谈吐无碍,交流无障,使学生在温馨的环境里接受知识。
4.组织教学有激情,开启动力倡竞争。小学生性情活跃,教师课堂活动安排要精彩纷呈,使学生在活泼而热烈的气氛中,主动而有激情的学习;可以组织开展带有刺激和竞争性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压力,焕发动力,在竞比争先中注入学习动力。
5.一视同仁济弱者,鼓励进步找支点。学生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后进或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多给予关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支点,围绕这个支点,师生统一合作形成一个力点。
6.布置作业分层次。语文知识面宽,伸缩性强,在留作业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从数量和内容上不要“一刀切”。让好学生“吃饱”,让差学生“吃好”,按“需”分配,防止负而不担,事倍功半。
二、课外活动别开生面
课外活动空间较大,应成为老师升华学生学习兴趣的用武之地。
1.积极引导学生看电视。对学生看电视,重在除弊求益,做到正确引导,包括时间限制,内容引领,看后跟踪。如对学生喜欢看的故事片、动画片,观后组织写观后感,座谈受教育的体会等。
2.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首先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欲望。在措施上,要根据小学特点推荐书目,并且开展谈读书体会,让读书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乐趣。
3.请老校友传经献宝,组织聆听报告会。老师把学习有专长的往届毕业生请回学校,通过老校友的现身说教,使小学生更直接地受到启发和教育,让学生和先进典型面对面,从中受到勤奋学习、成长感恩的人生教育。
4.办好“两报”、“两站”。对整个过程,老师组织牵头,以学生为主,让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其中,搭建起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平台。
5.策划组织答辩会。答辩会拟题要适合小学生的知识层次。老师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设计出若干题目,将学生按实力搭配分成对阵双方,以辩论的方式开展对话。
6.组织开展“露一手”活动。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主动推介自己,各展才技,在表现自己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7.家校联袂找合力。和学生家长沟通,老师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感情用事。汇报学生情况要客观公正,要求家长对学校理解、支持,以及对学生教育的配合要合情合理,恰到好处,使学校和学生家长目标一致,形成合力。
8.开展学生“醒身”活动。小学生的性格活跃,直接影响着学习品质的形成。老师要适时帮助学生“醒身”。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自己“照镜子”,谈进步,找差距,给家长写汇报信,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心理活动变化促进行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