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感悟式教学
2009-07-24朱丽君
朱丽君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感悟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倍受关注并已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就感悟教学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环节加以阐释,但愿能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开拓芳菲之地。
关键字:感悟 感触 领悟 环节
感悟式教学在现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感悟”两字,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有所感触而领悟”,它恰好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近,因而就有了“感悟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具体而言,感悟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某现象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简而言之是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所感触”),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所领悟”)。
在“感悟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中,不但情感的传递讲求“润物无声”,甚至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都追求“水到渠成”的效果。笔者在语文课堂中,尝试着运用感悟式教学法,现总结主要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生入“境”,激活思维,提高效率。“引”的时间虽不多,但目的性要强,也就是要为切入主题服务。“引”要讲究艺术性,创造能使学生“感触的情境”,能吸引学生参与的氛围。引的材料“风格不限”,可以是设问,是观“景”,也可以是诗句欣赏,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关键要看能不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如茹志鹃的《百合花》的课堂教学就是以欣赏“百合花”开始的。借助多媒体课件,一组不同颜色,不同场地的图片被缓缓地展示出来。学生看着看着,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哇、哇”的赞叹声,课题《百合花》自然引出。再如《再别康桥》的课堂教学就是以欣赏朗诵录音开始的,而且是我本人的录音,使他们倍感亲切,同时又想和老师比试比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语言品悟
语言品悟式即是学生用多种方式、方法感受和体味语言,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知道,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具体分析和理解。例如读《荷塘月色》,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词佳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朦胧的月色”“幽幽的荷香”“斑驳的树影”“渺茫的歌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颇不宁静”的心思,去感受“独处的妙处”。这样就要求学生一要认真读,讲究心定;二要仔细领会,讲究慧悟;三要寻根问底,讲究毅力。如教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一些动词。如“偷豆”这一片段中的“偷”字就很值得我们分析体味:这里的“偷”并非带有贬义,因为这不是把他人的东西占为已有,而是主动分享自家的东西, “偷”字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意美、童趣美,读来令人陶醉,能给人莫大的精神享受。
三、意象感悟
意象感悟式即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或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物,来感悟全文的思想情感,达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例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设想教程时,我觉得有难度。《故都的秋》的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心境是二十年代人物的心境,作为现在的年青人要去体会那时人物的心情,恐怕很难产生共鸣。于是我从感悟意象入手:如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皇城人海中一椽破屋……”让学生品味选段中的“破屋”“破壁”“疏落”“秋草”,悲凉秋意早上心头。特别是文中一段“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上去即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学生体味眼前所描绘的景物,引发心中皆有的感情,他们便心领神会,觉得无比真切,无比自然。学生读之,仿佛自己的某些感触也得到恰到好处的表现,从而更深层次地感悟郁达夫先生创设的“清、静、悲、凉”的意境,理解作者特有的苦闷、阴郁、落寞的心情。
四、情感领悟
情感是在行为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章都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尤其课本收录的文章大都情文并茂。如教《背影》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我”是个20岁的人了,做父亲的为什么老“不放心”,还要拖着个多病的身子,坚持送“我”去北京呢?送到车站时他还要亲自为儿子“拣”座位,并反复嘱托茶房要照应“我”。看见月台上有卖东西的,他又坚持去给儿子买橘子。穿过铁路的时候,父亲“跳下去又爬上来”,全然不顾年老体弱。这一连串的语言和行动体现了父亲一种怎样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体会亲情,正是在看似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出来的,做儿女的必然会从父母平常的言行中去体味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五、联想创悟
感悟离不开联想。联想创悟式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中结合课文主旨去大胆创新,从而进一步领悟作品的思想意义、情感内涵。例如纵横交错的联想,从视、听、味、闻、触等知觉上激起反响,给人以深刻感悟,有的联想具有深远感,给人崇高和壮美。如让学生读王之涣的《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更上一层楼。”杜甫诗中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中感悟其深远、壮大、崇高的美感。不少作品的结尾往往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来感悟深刻的主题。如我在教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时,曾让学生续写原作。不少同学都进行了大胆而有新意的想象,比如有一学生想象五年后,女主人又留一头漂亮的长发,男主人事业腾达,买回金表,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通过续写,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了更深的认识。当然,这主要是源于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感悟,是思想的火花,真理的闪光,人生的航标。教学中有了感悟,学生就能更准确地领悟文章的内涵。通过感悟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经验,学会主动学习,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