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2009-07-24孙立公

学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本结论初中生

孙立公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也必须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实践证明忽视了“学”,单纯的“教”就变得没有意义,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兴趣,陷入了厌学的困境,这往往也是学生出现明显“两极分化”的原因。由此可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至关必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诱导,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初一新生感到数学不难学并把学数学当成一件乐事就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学情分析

(一)初一新生的知识储备

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在初中,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小学中的四则基本运算是学习新课的必备条件。另外小学中对图形的基本认识则是学习初中平面几何的基础条件。

(二)初一新生的思维特点

1. 思维缺乏灵活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不考虑条件的变化,以旧经验来解答新问题。如:学生知道“比多”用加法,“比少”用减法。当面对“弟弟有三本书,他比姐姐少两本,姐姐有几本书?”这一问题时,学生一看到“比少”两字不管题目中的内容和条件是什么,就采用减法去做。学生思维的这种惰性是与其知识经验狭窄,不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进行独立思考分不开的。

2. 思维缺乏批判性。学生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地信任教师、家长所说所教的东西,年龄越小越明显。如经常听到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显得比较被动,不会创新,不会举一反三。

(三)初一新生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可归纳为:读、思、说、记、用。而现在的初中生在这五个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 很多学生在“读”这一方面有所欠缺,不会阅读数学课本。看数学课本时只是看看结论,或是走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更谈不上去弄清楚结论的来龙去脉,这严重地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思考问题往往受到小学数学思维的影响,局限于小学学习数学的一贯思维方式,不善于分析和转化,思路不开阔,有时受阻,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3. 初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分析完数学题目之后,不能把自己脑中的数学思路确切地转化成数学语言,出现会做而不会说,或是词不达意。

4. 初中生从小学开始,学习数学就在进行机械记忆,理解记忆少,机械记忆多,仅仅满足于记住结论,导致知识掌握不完整,不系统,容易遗忘。

5. 由于初中生只注重知识的结论,不注重知识的来源和发生的过程,导致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

二、解决方案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上述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读的能力的培养

一是让学生读标题,让学生从中领会课文的主要学习的内容;二是读例题,从中得到解题的格式方式;三是读结论和结论的探讨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做好问题思考的指导

一是问题的归纳和总结,对于一个数学结论不要老是一味地讲,而应该让学生多次尝试、猜想、探讨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知识融会贯通。二是变式思考,对于某一问题改变条件(结论),那么结论(条件)有什么变化,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去说

一是说思路,说出思维过程,怎么想的,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二是说一个问题的已知和未知,引导学生说准确的数学语言。不管觉得说得怎么样,都要鼓励学生,不能让学生有挫败感。

(四)注意学生记忆的指导

怎样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取决于记忆了。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两种方法:一是理解记忆;二是分类比较记忆,先将知识分类,再看每类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使知识形成知识网,记住一类也就记住了另一类。这样进行分类比较,学生不易混淆,掌握牢固。

(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解决课本或实际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一般采取学生先做后讨论,再比较,最后纠正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运用知识的乐趣,提高运用知识的兴趣,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其它建议

从小学进入初中是学习阶段的一个重大转折。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初中生正处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很容易染上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激发思维、开发能力、发展个性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一)培养读书习惯

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学习以模仿为主,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练习集,仅在做作业时需要。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二)培养课堂笔记习惯

数学课堂上有时一节课的容量较大,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一知半解,这时如果课后没有具体的影像进行再巩固的过程,那么当天的知识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培养记笔记的习惯对于巩固所学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动手实践习惯

在动手实践中,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践事物联系起来,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能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实践结果,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四)培养好的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和任务,课后仅仅凭着课堂上的印象作答,解法单一;有的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这就错失了训练良机,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应该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此外,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教材中体现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学生应该深刻理解概念,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打好了地基才能盖得起高楼大厦,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我们一定要重视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本结论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