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诗的典范——木兰诗

2009-07-24费小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木兰诗

摘 要:《木兰诗》情节完整,它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有时“惜墨似金”,极其简练; 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它紧扣“木兰是女郎”来刻画木兰心理,塑造性格鲜明而又有血有肉的木兰形象。正是因为木兰既有英雄之气,又有儿女之情,才使得这一形象更为鲜活、丰满。它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使用了民歌中常用的一问一答、连锁、排比、重叠等手法,语言也丰富多彩。

关键词:《木兰诗》 情节完整 详略分明 人物丰满 性格鲜明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经历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木兰诗》“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于浪漫色彩,不愧为我国古诗歌中叙事诗的典范之作。

一、情节完整,详略分明

《木兰诗》情节完整,大致可分为“替父从军”、“十年征战”、“凯旋归来”、“结尾附文”四个部分。它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有时“惜墨似金”,极其简练;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六句三十字,概括出了木兰十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极其简练。其中“万里”两句,写木兰跟随大军,飞奔塞上。一个“飞”字既写出战事的匆忙、军情之紧急,又写出木兰转战南北、经历的关塞山峦之多。“朔气”二句,则形象地概括了木兰所处的战争环境,从而衬托出木兰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将军”二句,则以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木兰十年不平凡的戎马生涯。这六句,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耐人寻味,可谓字字千金。它不仅写出了木兰出生入死、凯旋而归的经历,更鲜明地刻画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木兰诗》也不乏细腻的铺叙之处,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不吝笔墨,巧妙地写出了木兰匆忙而主动地准备行装的过程。面对惨烈的战争,字里行间毫无沉滞之情,笔调相当轻快,显示了木兰代父从军意志之坚定。正如明代谢榛所说:“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的确如此,这里的铺陈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宜于吟唱,又渲染了军情紧急的紧张气氛。再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写征战紧扣儿女之思,以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细微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的情怀,从而进一步深入地表达了木兰对于家庭的感情,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心灵深处掀起的波澜。诗歌不满足于表现木兰英勇坚强的一面,也不把乍离双亲的少女情怀简单化,而是意在发掘木兰心灵深处的隐秘,这种手法客观上也反映出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

总之,“惜墨似金”和“泼墨如水”在《木兰诗》中得到了和谐完美的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人物丰满,性格鲜明

《木兰诗》传诵千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塑造了木兰这一鲜活的艺术形象。文章先写木兰停机忧叹,进而造成悬念。“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的回答,排除了儿女之思的狭隘情感,从而突出了木兰为失去和平宁静的男耕女织生活的忧虑、叹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叙述,为我们展示了淳朴纯真的女性焦躁不安的心情。时局不安,军情紧急,家庭处于危难之际,这是木兰忧心如焚的根由。困难当头,她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从军驰骋万里。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忧虑而引发的情思,最终化作了行动。在从军途中思念爷娘的感情,其实还是隐隐忧思、阵阵侵袭的流露,忧的是自己的代父远征能否换得家庭的安宁,自己家中具有劳动力的人一走会不会给爷娘带来繁重的劳动、持家负担,让仁慈的爷娘倍受精神的折磨,思念女儿而又不得相见。所有这一切都使诗歌的内容更现实化,使木兰的形象更丰满、更亲切。正因为木兰牵挂着年迈的爷娘,所以一旦还朝,便“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归心似箭的表白,更易让人产生共鸣。

还家团聚部分的情感显然与前面不同,更注重对木兰女儿情态的刻画。它笔调轻捷流转,生动鲜明,真切有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系列喜悦场面的铺叙,将木兰为和平生活重新获得的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将木兰家人对木兰凯旋的自豪与欣喜,奔放而热烈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劳动人民从痛苦的忧虑中摆脱出来、抹去战争阴影而产生的一种喜不自禁的挚情,也深刻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木兰这一巾帼英雄,正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劳动人民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等优秀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形象,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孙二娘”、“顾大嫂”(《水浒》中女英雄)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

三、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它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形式。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特别是全诗多次采用了重复排比的手法,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四句,开门、坐床、脱袍、著裳,内容前后相承,语气一致,用来渲染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

《木兰诗》语言丰富多彩,有朴实自然的口语,有姿致谐适的排比,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这都是当时文人拟作中所没有的。

总之,正是因为《木兰诗》有完整而又详略分明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木兰形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才使它成为北方民歌的杰作,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成为叙事诗的典范。

(费小林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 637800)

猜你喜欢

木兰诗
由《木兰诗》教学引发的思考
借助乡土资源,课内外结合学好《木兰诗》
赏析《木兰诗》的修辞美
《木兰诗》中的亲情解读
浅谈《木兰诗》的语言运用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
《木兰诗》中声响描写所体现的女性柔情及英雄气概
中美《木兰诗》教学设计个案比较
谈《木兰诗》的修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