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价值观的嬗变
2009-07-24孙庆彬朱波涌陈规宁
孙庆彬 朱波涌 陈规宁
摘要:提取散落于文史资料中的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的记录,厘清其价值脉络,为当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有:培养贤妻良母;保国强种、救亡图存;强健体魄、关照身心;追求平等的体育权利。上述4种思想中,前两种思想属“保家国”价值思路;后两种思想属“保自身”价值思路,两种价值思路既碰撞,又交融。
关键词:体育史;女性体育;体育教育思想;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6-0072-03
Transmutation of the view of values of ideas for modern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UN Qing-bin,ZHU Bo-yong,CHEN Gui-n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537000,China)
Abstract: By using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collecting records about ideas for modern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which were scattered in literary works, the authors sorted out the values of such idea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Via their study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ideas for modern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include cultivating virtuous wives and good mothers, maintaining strong citizens for nation survival; keeping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fit; pursuing equal physical education rights. Among the 4 ideas said, the first two ideas show the value of “country protection”, while the last two ideas show the value of “self protection”. These two reciprocal values are contradictive and interactive with each other.
Key words: sports history;women physical education;ideas for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近30年来,已有近10篇论文对中国近代女子体育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例如,郑志林、王玉立[1]就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简述;陈晴[2]对女子体育与妇女解放的关系进行了探析;姜艺[3]则论述了戊戌维新和五四运动对近代女子体育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以上文献多是对近代女子体育的单性介绍,缺乏系统性、思想性的分析。本文通过提取散落于文史资料中的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的记录,厘清脉络,为当代女子体育教育提供借鉴。
1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当我们打开浩若烟海的中国古代史,遍寻体育发展的历程,发现人类延续的支柱——女性,虽然占人口的半数,但其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却寥若晨星。究其原因,儒家礼教文化绵延数千年,形成“男尊女卑”的民族心理。两千多年来,占中华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对女性角色进行了严格定位,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对女子的言谈、举止、服饰、容貌等进行严格限制,要求女子“笑不露齿”、“非礼勿视”,从思想上剥夺了女子体育参与的权利。尽管女子偶尔也能享受舞蹈、下棋、秋千等活动,但在缠足习俗盛行的年代,这些活动不过是男子体育的陪衬,严重扼杀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运动天赋,歪曲了体育的真谛。
清朝末年“甲午受创,渐知兴学”。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体育的“保国强种”作用,开始关注和发展女子体育。另外,历经戊戌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女性的主体意识已开始觉醒,她们纷纷呼吁发展女子体育,强健体魄。此外,在华教会将西方体育引入中国,为女子体育注入了新鲜血液。1899年,中国人自办女校——“经正女塾”在上海成立。此后,各地女子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纷纷开设体育课,极大地促进了女子体育的发展。1920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开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各地高校纷纷效仿。在上述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女子体育思想走过了“保家、保国、保身、保权”的价值嬗变历程。
2中国近代主要的女子体育教育思想
2.1“保家”——培养“贤妻良母”
近代一些维新志士呼吁培养“贤妻良母”以“保家”。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贤妻良母”的内涵在近代发生了微妙变化,1907年晚清颁布的《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女子必身体强健,斯勉学持家,能耐劳瘁。”[4]近代培养“贤妻良母”的体育思想亦存在局限性,这从《学部奏定女子小学章程》中即可鉴明:“凡教授游戏,虽当使之活泼愉快,但须注意使之不蹈放纵之行为。”[4]何为“放纵之行为”?无非是要求女子在体育活动中“笑不露齿”、“非礼勿视”。如此要求只能使女子动作忸怩作态,与体育“强筋骨”之义极为不合。尽管如此,培养“贤妻良母”的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女子体育的繁荣。从“三寸金莲”的轻移慢步到运动场上的你追我赶,女子体育教育终于跨出了历史性一步。
2.2“保国”——保国强种、救亡图存
以“保家”肇始的近代女子体育,落在晚清衰微的国势情境中,最终必然要整合到保国强种的大思路上。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维新志士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希冀通过兴办学堂达致保国强种的目的。他们从进化论和遗传学中受到启示,把对女性的身心培植视为强国强民之基。教育家蔡元培[5]说得更为直白:“羸弱父母,哪能生产康强的儿女!”“保国”的女子体育思想也源自于女性群体在民族危亡之时的自我觉悟。时年16岁的广东女学堂学生张肩任[6]呼吁:“女子者,文明之主也,国之母也……急救目前女子之方法,断自体育始。”1904年刘瑞莪[7]在《女子世界》撰文指出:“盖女子者,国民之母也。一国之母,其女子之体魄强者,则男子之体魄亦必强。”她进一步论道:“体操诚急务矣,可以活筋骨,可以怡性情,可以强种族。”1905年《女子世界》创刊人丁初我[8]指出:中国的男子之所以衰弱,其原因在于女子的长期衰弱。而要培植女子的衰弱之体,惟有依靠体育。她断言:“今日女子之教育,断以体育为第一义!”进步女性们的呼吁得到了女学界的广泛认同。此一时期,私立广东女子体育学校便以“强国必须先强民,强民必须先强种,要有强壮的母亲,才会有强壮的儿女”为校训。
2.3“保身”——强健体魄、关照身心
“保身”是指女子通过体育教育来强健体魄,关照身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保国”到“保身”,标志着女子体育“强健身心”之要义的回归,意义非凡。前文论及的女子体育思想,更多地强调女子对“家国”的责任担当,鲜从女子本位来审视女子体育。而“保身”思想真正从女子自身权益出发考虑女子体育,将体育的终极目的指向女性自身的健康与发展,真正回归体育的应有之义。近代妇女运动先驱陈撷芬[9]认为:“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男女一也。”蔡元培[10]非常重视女子的身心健康,“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认为体育为体、德、智、美等全面教育之首。如此鲜明、如此有力地强调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当时颇有振聋发聩之效,显见蔡元培的远见卓识。“保身”思想得到教育界的积极响应。上海经正女塾开办之始便设有体操课。“学堂功课繁密,听文诵读之外,必设小花园一所,藉习灌溉培种之法,以资游息而舒畅其志气。再设体操之课,以杜单弱”[11]。蔡元培坚决反对戕害女子身心的缠足陋习。1912年,他组织了“社会改良会”,要求女子“废缠足”,坚持体育锻炼,以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尤其要注重拳术。同年他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女学,其办学章程第一条便开宗明义:“本校以增进女子智、德、体力,使之以副其爱国心为宗旨。”
2.4“保权”——追求平等的体育权利
追求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是近代女子体育抗争的一条红线。世称“南海先生”的康有为[12]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在《大同书》里论道:“人者,天所生也。有身体既有权利,侵权者谓之侵天权。男与女虽有异形,其为天民而共受天权。”梁启超[13]在《变法通议•女学》中指出:“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布镬,日本始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蔡元培[2]对各种轻视女子的恶习深恶痛绝,主张尊重女子的权利。他断言:“世界将来之趋势,男、女权力为相同。”1907年3月,清政府实施“新政”后,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正式将女子体育纳入学制系统,确立了女子体育的合法地位。章程规定:初等女子学堂的体操课每周4节,高等小学堂每周3节,教学内容为普通体操和游戏[1]。女子学堂章程成为促进女子体育兴发的重要机制,从那时起,女性体育命运开始被改写,中国女性们开始以合法的理由,从家庭、闺阁走向学校,走向运动场。
3“保家国”与“保自身”的价值思路
仔细辨析以体育为“女子教育第一义”的诸家论说,可揭示出“保家国”与“保自身”两条相逆的思路。在上述“保家、保国、保身、保权”4种思想中,前两种思想的体育价值指向女性本体以外的“家、国”,属“保家国”思路;后两种思想以妇女为本位,价值指向女性自身,属“保自身”思路。近代早期,由于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尚处初始阶段,影响力甚微,难撼儒家男权思想,体育价值观倾向于强调女性奉献牺牲的“保家、保国”;近代后期,随着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渗入,男性思想逐渐“开明”,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体育价值观倾向于强调女性自身权益的“保身、保权”。两条价值思路并非完全对立,它们既碰撞,又交融。从近代诸家的体育论说中,不难发现女性意识和国家意识的融合。无论在国家民族至上的“保国”强势语境中,还是在妇女本位至上的“保身”自救语境中,时常会听到另一趋向的声音。从整个近代社会来看,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是曲线运动,其价值观在“保家国”与“保自身”两极之间摆动。
参考文献:
[1] 郑志林. 略论我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J]. 体育文史,1994(3):3-5.
[2] 陈晴.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与妇女解放[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4):100-102.
[3] 姜艺.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女子体育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S2):25-28.
[4] 章咸. 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80-86.
[5] 蔡元培. 蔡元培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5-129.
[6] 张肩任. 急救甲辰年女子之方法[J]. 女子世界,1904(6):15-17.
[7] 刘瑞莪. 记女学体操[J]. 女子世界,1904(7):52-54.
[8] 丁初我. 女学生亦能军操欤[J]. 女子世界,1905(13):14-16.
[9] 陈撷芬. 论女子宜讲体育[J]. 女学报,1903(4):17-18.
[10] 蔡元培. 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J]. 东方杂志,1917(1):19-23.
[11] 朱有献.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辑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898.
[12] 康有为. 大同书[M]. 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5.
[13] 梁启超. 变法通议[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6.
[编辑:邓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