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2009-07-23唐艳艳
唐艳艳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够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作者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主动参与 学习热情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在教学中,如果教授方法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苦闷难奈、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往往就越好。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够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我在此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所谓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可以提高独立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因此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和预习能力的形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组成部分。
课前的预习一定要紧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注意适量适当,二是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思考题,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探究。根据这些原则,在教学前,我设计了如下三组预习思考题,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预习与思考:A.什么是禅让制?什么是王位世袭制?B.什么是分封制,它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宗法制,它是怎么形成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分别有什么影响?这三组预习思考题都围绕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而设计,都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穷因究果。这样的安排,不仅因材施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能的重要前提。古人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科学发展的最理想状态便是和谐。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尊严的人,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要让学生在师生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与尊严,从而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掘。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样学生便会乐于探究、思维敏捷,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自我地、和谐地、全面地发展,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一个僵硬的模式,而是先播放了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剧《封神榜》的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上分小组进行以“我来说说《封神榜》”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在演讲中激情澎湃,滔滔不绝,整个身心完全与人物和情节融为一体,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朝代的衰亡是统治者自身残暴、腐朽造成的。
三、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模拟表演西周分封时的情景”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课前我先找六位学生进行表演培训,这六位学生分别扮演周王,周王嫡长子、二儿子、侄子,功臣,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表演周王授土授民,受封者接受分封并表示对周王效忠,周王通过分封加强自己的统治,夏、商、周统治阶级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统治人民。台词让学生自编,我只作一些指导,告诉学生周王的台词应包括为什么要对受封者进行分封,分封的内容包括什么,以及对他们的希望;受封者的台词应包括对周王的不尽感激和对周王表示无限忠心。演出前,我把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展示出来,如“周王对哪些人进行分封”、“分封的内容有哪些”等,让学生们边看演出边思考,演出结束后回答问题。这节课学生们都很活跃,真真正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直观而全面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知识。
四、选好并用好材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保障
历史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就要求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并能准确、深刻地认识历史现象,进而理解教材提供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历史材料,使学生能依据历史事实,并抓住史实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联系地展开思考,从而改变目前常见的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结论的做法。
当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这便是“量体裁衣”。“体”就是教学的重点或是难点,“衣”则包括两个来源,一是教材本身提供的素材,二是外来资料。“裁剪”的原则是紧扣重点和难点,精心选材,忌多和杂。在教学中,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还补充了一些材料解析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如:(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图”
材料三:“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周的都城在今天哪里?主要诸侯国有哪些?同姓的封国与异性的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目的?
(2)材料二中,周朝分封诸侯分为几类?鲁国属于哪一类?周王与诸侯王之间关系怎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周公辅佐成王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综合上述,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这样的史料选择与运用,对学生的视觉和思维造成了形象而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理性推理过程,因而让尊重史实、相信理性的学生深深折服。
“历史不是对僵尸的临摹,而是对生命活力的鉴赏”。历史教学本来就不该是为“历史而历史”,否则,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无法完成历史学科本身的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尽可能地激活历史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蔡国英编著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2]主编毕田增.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3]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4]张燕.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历史教学问题,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