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2009-07-23陈野
陈 野
摘要: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课改实验区存在课时不够、教材内容多等问题,本文从教材整合的角度探讨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和逢径。以期推动物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物理教材;二次开发;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0(S)-0063-3
2005年9月江苏省紧随山东、广东等地进入新课程实验阶段,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四年内,我省物理教师普遍抱怨教材内容多,探究多,规定课时不够,使师生无所适从。深入调研后,发现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少物理教师持有“圣经式”教材观:他们视教材为“圣经”,认为教材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只有崇拜和服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而,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使教材传统的绝对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一方面,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教材由被依赖、崇拜的对象悄然变为实现课程目标所凭借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教材生存方式的改变。教材多样化的发展形态不断刷新和冲击着我们对教材的认识,教材传统的权威地位被撼动了。在后现代的课程话语里,教材不再是由别人开发、教师被动接受的“产品”,而是可以质疑、分析、批判和诠释的文本。因此,“用教材教”取代“教教材”,对物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的选择。
1、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
物理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物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物理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以既有的物理教材为依托,基于物理教材,又超越物理教材,可以从三个维度上展开:一是对既有物理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它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开发其他新的物理教学资源。
2、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2.1符合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已不再把物理教材看作是教学的“圣经”和不可改变的“法本”,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不受某一种教科书的束缚,吸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精选课程资源,充实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对物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符合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2.2适应新的物理教材观的需要
长期以来,许多物理教师只是凭借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思维定势来处理物理教材,而缺少对教材的独立思考、质疑和批判,更谈不上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和“二次开发”。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国的中小学教材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教材由传统的“规范”和“控制”转向。服务”,即服务于教与学。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本知识课本”。它只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一定的描叙方式讲解课程,从而鼓励学生与我们共同探究,通过与文本对话探讨各种可能性”。这些思想促进了“材料式”教材观的形成,即: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去除其神秘感,因为教材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教师所用的材料可以多样化,而不必绝对服从教材,有能力的教师还可对教材作自主改造,教师应以怀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因此,我们物理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教材的被动“消费者”转向教材的积极“开发者”和“生产者”。
2.3促进物理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物理教师充当的是“课程消费者”,他们外在于他们所执行的课程。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广大物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使用教材,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成为“课程的生产者”,从教材的“奴隶”转化为教材的“主人”;从以前一贯的“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新课程改革实行教材多样化政策,与传统物理教材相比,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从内容安排到组织设计都为教师的“二次开发”创设了空间,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教育认识水平会不断提升,课程意识会不断增强,专业技能会不断发展。可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不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理想途径。
3、例谈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有效途径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取舍”。根据这一要求,笔者以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为例简述几种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有效途径。
3.1适当地删减教材内容
现行的新课标教材是依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因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物理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中的主要依据。若教材中的内容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删减,不必一味地与教材“同步”。例如,选修3-1的第一章《静电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而教材在此安排了四节内容:第4节、电势能和电势;第5节、电势差;第6节、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其中第7节内容较为深奥,而且《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不作要求,课时较紧时,教师授课时完全可以将其删去。但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时也不能根据主观臆想和个人偏好任意地对教材进行删减。而是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适当删减。
3.2适当地补充教材内容
物理教材虽然不断更新,但因其内容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有些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显得滞后,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增加一些有关最新科技进展内容,从而开拓学生的科技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例如,在讲授必修2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一节时,我补充了与“神舟飞船”及“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相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概况,从而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爱国热情。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添加或补充的内容不宜过难,以免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补充的内容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不宜为了考试而补充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负担。
3.3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
若教材提供的材料或实验案例不够合理或缺乏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这些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所替换的内容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也可以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选取。例如,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7节“向心力”一节中探究向心力与质量、半径及角速度的关系时提供的案例(如图1),实际操作时,我们发现:手无法拿着钢球让它沿纸上的某个圆周运动,教材要求手随即与钢球分离,实际操作时根本做不到,而且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在教学时,我仍采用人教版旧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案例,如图2所示,实验效果较好。
3.4调整教学顺序
教材内容顺序是教材编写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论的原则,将知识点呈现的先后顺序。它是有意识地构造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硬性规定的唯一的教材组织顺序。在教材“二次开发”时,我们可结合实际的教学情景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例如,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教材太注重“先实验探究,后理论推导验证”的顺序。例如必修2《机械能》一章中,教材是循着历史的顺序,人类是先认识能再认识功,注重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动量》这一章还按这样的顺序来教学就显得太生硬了,守恒的规律可以通过探究去体验,但在讲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的时候不应该直接灌输,而应该用动量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从理论上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理论逻辑推导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没必要总是千篇一律地先实验探究后理论探究。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材只是提供了一种参考的教学顺序,我们可以按教材顺序讲,也可以不按教材顺序讲,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构成课程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中,教材只有在成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时,只有满足特定学习情景的问题、需要和兴趣时,才具有课程的意义。因此,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取舍。这也充分说明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转变观念,敢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服务于学生的物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