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话题作文

2009-07-22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拟题性格特点

刘 焕

这几年,中、高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作文为主,其特点是:题目自拟,立意自选,文体自定。话题作文形式宽松、开放、灵活,学生有较多的自主间,但是要写出好的作文还是要教师给予指导,才能让其在大考中取得好成绩。

1.指导学生拟题

面对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就是拟题,如何把话题融入自己的作文题中,这是就关键的第一步。此外一个新颖、鲜明的题目更能让人被打动、被振撼,因此题目就是作文的大门。那么如何拟一个好题目呢?

1.1抓住话题拟题

理解话题、利用话题,把话题的思想精神融入题目,给作文命题,这是第一步,这一步最关键的是要保证题目不能跑离话题。如“成长”为话题的作文,“成长”就是作文的主题思想,它可以是身体的成长,也可以是思想、心理的成熟等等,题目切勿能偏离这一方向。因此,最关键的是题目要牢牢抓住话题的主题思想。

1.2结合思路拟题

看话题后学生一般会很快确定自己的作文思路,此时的关键是确保思路紧扣话题,不能让其跑题。思路确定后再结合话题确定一个切合主题的题目,当然一个好题不仅要表达话题和自己的作文思路,还不能过于简单直接,还应该把话题的思想内涵进行廷伸和升华,这样的题目才不至于浅溥和俗气。就如“成长”,这一话题不能仅放在物理层面上,题目更不能过于直接,不能有“高”“大”“长”过于简单的字眼,应该隐讳一点,要强调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延伸。

1.3借题拟题

借用大家熟悉的古诗、歌词、俗语、名句、警句等来作为作文的题目,这种标题比较新颖、独特、有吸引力。当然这种题目一定要确保恰当,适合主题,不能生搬硬套,强牵附会。

1.4疑问标题

用设问的方式来拟定作文的题目。这种题目简单,容易扣题,也能吸引读者,而且学生写作时思路也比较清楚。如“成长”一话题,“我成长了吗”、“我还无知吗”、“我错了吗”等等,这些题目简单而不俗,又不失醒目,还容易扣题。

2.指导学生话题作文立意

作文意为本,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思想新颖、深刻,其文章的价值高,社会意义就大,可读性就强,因此,学生要想让作文有好的立意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2.1立意要新颖有深度

无论什么作文立意都要摆脱简单的大众化的视角,用新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审视问题,才会有新意;此外,要大胆想象,不拘泥于旧的思维、旧的模式,站在时代的高点,尽量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新,才能保证作文独出新裁。如话题“生活”就不能拘泥于写日常锁碎,而应该把主题放在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上,把主题升华到人的生命意义上来,展现生命的社会性及意义价值所在。这样的立意才有社会价值,有深度,有更大的可读性。

2.2立意来于生活,小中见大

作文的情感应该是发自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因为只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打动别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立意时尽量选择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自己熟识,感觉较深的素材。此外在选择的角度上要小,要真实,贴近生活,要通过深刻细微淋漓尽致的情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性格特点、人物形象。要让读者在言行举止的细节上,自然而然地理解人物的形象而不是我们的口号中强逼接受。不过我们的情节描写也要注重实际的可行性,有一定的现实性,让人看了觉得真实自然,不能过分的夸张牵强,脱离实际,太假。

2.3立意要积极上向

学生作文的立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上向的,不能违背爱国、爱党、爱人民 、爱他人的传统道德标准和党纪国法。作文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应该扬真善美,批判丑恶,这也是文学的一个社会价值所在,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再好的文章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文化垃圾。如“生活”这一话题,它所宣扬的就应该是积极向进的、敢于战胜困难、面对挑战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生活,而不能是消极落后的主题 ,给人感到的应该鼓励和阳光的生活。

3.指导学生话题作文的选材

文章的主题确定后,素材的选取同样也非常关键。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内容是为主题思想的服务的,更是感染读者、表达主题思想的关键因素,因此选择恰当的素材也是一篇文章成败的决定因素。

3.1选择最合适表达主题背景

我们看电视电影时会发现恶劣的天气环境总是暗示不幸的故事即将发生,而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总会有一个温馨浪漫的故事情节在后面出现。这就是环境烘托,用于宣染气氛更好地感染观众。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也要借鉴这一手法,用一种和我们主题思想相一致的环境气氛来渲染我们的主题思想,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更加有感染力。

3.2地理位置的选择

地理位置的选择是要为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服务的,选择恰当合适的地理位不但让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也让故事显得真实自然,让人信服。反之,会让人觉得故事牵强,不真实,文章也就失去了可读性。比如:有些故事只有在山上才能发生的,我们不能让它在大封上发生,而在水上发生的我们也不能让它陆地上发生,因为它们所能给我们创造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我们绝对不能勉强。总之,故事应该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环境下发生,并且,是合情合理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发生。

3.3选择合适的人物

对故事中人物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人物年龄、性格、性别、身份等都决定一个人不同的行为特点,如果我们在选择故事人物时违背了一个人在其年龄、性别、身份所具有的特点的时候,这一个故事也同样会显得牵强不真实。因此,我们在选择故事人物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年龄、性别、身份和表达故事主题所要一致的人物,这样故事才能真实生动,有感染力。

3.4选择合适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人的言行、动作、表情等,它们是表现刻画一个人性格特点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在情节描写时一定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描写人的行为,让人物的行为符合他的性格特点,同时,我们也要借助其行为来表现其刻画性格特点,让我们的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逼真 。就如《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人物的行为特点都是各有千秋的,并且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此,他们的形象才会形象生动,深入人心,让人永远无法忘怀。

4.让学生平时为作文积累

要写好话题作文也和其他作文一样,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4.1多读书

语文要讲素养,作文更是要讲素养,作文素养来自于多读书。学生话题作文要写好,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一些文学著作、经典名篇,多接受一些文学熏涛;多读书可以多接受书中的思想情愿,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独立了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情感是文章的血肉,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才能有情感注入自己的作文中去;而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才能对社会现象有感而发,作文才不会无话可说。同时,我们可以学习那些大作家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师从大师了。

4.2善于观察生活

写作的源泉来于现实生活,学生要想写好作文,要想自己的作文有内容可写,就得多注意观察生活,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积累自己的生活阅历。作文的素材是生活中方方面面包罗万象的的东西,当学生有了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之后,才能有大量的社会素材,才能在写作的时候随时拿出来,才不会觉得空洞无物无事可写。

当然,不管是什么样式的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只是理论上的说教都不会有多大成效的,关键是学生平时多写多练,老师要常指导写作外还要学生自觉地写一东西,比如日记等,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收稿日期:2009-03-30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拟题性格特点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盘点全国部分省市石商的性格特点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画外音大蜗牛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