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怨千年君与相

2009-07-21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9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恩怨丞相

陈 萍

姜子牙垂钓碧溪、诸葛亮躬耕垄亩,那种波澜不惊等君来的气定神闲,真有一副怀才必遇的架势;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王猛卖簸箕为生,这些劳苦中的草根、阶下囚,起初又哪敢奢望做一朝知遇、大展宏图的美梦?布衣卿相、东山再起的故事,想来更是令人欷歔。

是金子就一定闪光?这就得有生逢其时的造化了。

周秦时代,中央集权逐步形成,政事繁多,于是出现了以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一批贤相名宰应运而生,活跃在社会剧变的历史舞台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更把分散的天下权力大归中央,但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于是设了丞相帮他处理全国政事,完整成熟的宰相制度水到渠成。宰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既是国务总管又是皇家总管,曾在历史上显赫一世。萧规曹随、房谋杜断,一批皇帝的好助手确实为汉唐盛世的出现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古代,武能安邦、文能定国、出将人相的人,还真不少。知遇之恩,总以涌泉相报。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大手笔绘制历史巨变,诸葛亮、耶律楚材辅政有方。贤明君主膝下,“三朝宰相”晏婴、伊尹、杜佑之流终善其身;在唐朝,张说家甚至成为显赫的“宰相世家”。唯有君明相贤,相互信任,才能珠联璧合,成就国之大业。

可是,位高权重必定树大招风。就在君相“坐而论道”之玄机里,皇权开始感受到相权的威胁,宰相们的厄运从天而降。仅西汉初到武帝时,百余年间,被杀宰相高达30多人。在汉武帝之后,相权再也没有翻身。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是整个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与代表,而相权则是实现君主意志和君主专制的工具,这对悲喜冤家在摩肩接踵的交织里也就恩怨盘结。汉武帝让亲信近臣组成“内朝”,架空由丞相和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他在位54年,先后用相12人,其中多数被免职或处死,使相权受到沉重打击;武则天当皇帝21年,用了76个宰相。唐朝时三省的最高长宫都是丞相,七八个宰相共同议政不足为奇;到北宋,宰相最多时达10人以上,一相四参更是常事。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所谓位高震主,所以历代最高领导们常感不安。陈平“老道”、吕端“糊涂”、富弼能“忍”,史上能逃一劫者,堪称大智。宋以前三公坐而论道的场景,到宋朝便不复存在,凳子已经从屁股下面被抽走,到了明代,更只有跪着说话的份了。北宋时,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本已打破,但,朱元璋这个“史上最牛的暴发户”,这个从乞丐变成皇帝的草根,也许最懂得没有权力的苦头,得势后分外小心眼儿,找了理由杀了丞相胡惟府,制造长达10年之久、株连3万余人的恐怖,并明文罢设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中国宰相制度从此沉寂。

在历史上响当当的威威相权,风吹云散。

历史上的确有赵高、李林甫、秦桧这样背负千古骂名的“奸相”,但明太祖错误地认为宰相的设置是国家政治动乱的根源。殊不知,贤相与奸相的出现,一方面与皇帝的贤愚和担任此职的个人品性有关,更重要的是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决定的。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而宰相是对皇帝负责而非对人民负责,这也就是宰相的悲哀所在。

可惜,集权者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朱元璋既然犯了管理学上的大忌,也就活该受累。据说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此君最为勤勉,每天从黎明忙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日平均处理400多件事……这种“自虐似勤政”的后果可想而知。

宰相终于彻底被“宰”,君相千年的恩怨画上了句号。内阁出现了,军机处出现了,但,无人再去触及宰相这颗敏感的“荆冠”,即使所谓“三朝宰相”张廷玉、“东方俾斯麦”李鸿章,也都不能堂而皇之地被人呼日“宰相”的。

宰相,伴随着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而沉人如血残阳。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恩怨丞相
恩怨的始作俑者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丞相何故发笑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发展
该命什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