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我意识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009-07-20赵德华鲍晓丽
赵德华 鲍晓丽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及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而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究其实质,是人逐渐走向自主的过程。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标志着个体心理成熟的程度,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特征,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及调控。它能促使人的心理发展,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机能。
在教育过程中,外部的任何作用都要受到学生自身的自我意识的调节与控制,而这种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强弱是由学生自我意识的强弱决定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逐渐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逐渐学会调控自我,教育自我,做到自尊、自爱、自律、自励。
一、自我认识——培养自信的品质
现在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某些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唯我至上等狭隘的自我意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时,容易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缺点。在说到自己的缺点、错误时常会强调“他也是这样做的”、“是他们先这样做,我才……”以此事为自己找借口,不愿意从内心深处去剖析主观的原因。也有的学生只一味地看到自己的弱点,从而显得意志消沉。而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自我评价有了一定的意义,而且自我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对未来事件的态度。由于孩子年幼,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周围人的评价。
笔者班上有一女生李琛,转学来以前是班级的班长,听家长介绍,孩子各方面表现都较为优秀,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可是自转来之后,却变得沉默寡言,默默无闻了。经过和家长联系,同孩子谈心后,笔者了解到:原来是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以为新学校的同学都非常优秀,个个都比自己强,因此,她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他们比我强,我该怎么办?”“我怎么变差了,这可怎么是好呀?”找到其症结后,开始着手进行疏导。笔者在班上召开了“认识我自己”系列心理辅导课。在活动中,学生们踊跃发言,向其它同学介绍自己的特点,李琛在大家的带动下,勇敢地走到讲台上,向大家作了介绍,谈了自己的优点。在她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开朗、热爱学习、工作大胆的好学生,同学们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再看她时,她的脸上已挂上了一份自信的微笑。笔者知道,她已在介绍中正确地认识了自己。为了使她更具自信,也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在下一周举行了“我的特长展示”。在课上,李琛拿出了自己的绝活——软笔书法,她的一手毛笔字令全班同学赞叹不已,李琛因此信心倍增,又拾回了原来学校那个自己,此后,她又恢复了原来活泼、能干的形象。
自信,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自信就是科学地正确地认识自己,但自信也不是客观地认为自己没有缺点,而是相信自己能克服缺点,自己有克服缺点的能力。
在人生的征途上,尽早让孩子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帮助孩子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自我实践——培养自为的品质
自为,就是指孩子注意行动,勇于实践,敢于负责,顽强地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的一种品质。自为,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自为,又指一种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敢于负责的态度,而不是那种处处依赖别人,毫无创见,喜随大流的心态。
作为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独立性又非常弱,这就更需要我们去引导。
班上的小干部胡媛、王丹,刚入学时就显示出较强的领导能力。开学不久的一个早晨,笔者刚走到教室的后门,就听到教室有些异样——教室里居然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再一看,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个个端端正正,往前一看,只见胡媛和王丹正像模像样地站在讲台前管理着班级。笔者看到了班中的管理苗子,心中一阵高兴。可是,谁料想,还不到一个月,班上的孩子就不太服她们了。于是,笔者找来几个“大王”们谈话,原来是王丹和胡媛在管理班级时总是粗暴地吼同学,刚开始,班中的孩子还互不相识,大家比较服从他们的管理,可是,时间一长,孩子们的想法就起了变化。针对此,笔者又单独找他们谈话,从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谈起,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胡媛和王丹的思想豁然开朗,班级管理也有了起色。
班上还有好几个孩子,凡事特别依赖父母,依赖老师,如:贺亚家中条件特别优越,入学之前,样样事情都得依靠父母。有一次,笔者发现贺亚的书包里特别零乱,就批评了他。哪知下午放学时竟看到贺亚在学校门口批评他的妈妈:“你怎么回事,昨晚怎么没帮我整理书包啊?害得我被老师批评。”而孩子的妈妈呢?正在儿子面前点头认错。这使笔者不由得想起贺亚平时的情况:学习用品常常丢失,平时又常常喜欢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凡事总要向老师汇报……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实在太差了。在与家长取得了联系,一起探讨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以后家中可以实施的措施后,回到学校,笔者又与贺亚进行了谈心,贺亚逐渐明白了妈妈工作的辛苦,知道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孩子终于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自为,是人生极其重要的品质。只有通过自我实践才能产生自为的品质。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学生才不会产生依赖的情绪和在工作中畏首畏尾的心理,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学生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严格要求自我。我们要设法帮助学生完成“由想到做”这极其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是关系到动机的远大或渺小的一步,也是涉及到事情的成功和失败的关键的一步。
三、自我调控——培养自主的品质
自我调控,是指自己控制自己。自我调控能力也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最初的自控能力,是由于成人的要求而产生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逐渐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学生一般都有要遵守纪律,当一名好学生的强烈的主观愿望,但由于年龄的制约,个性差异和学前教育水平的不同,使许多儿童在遵守学校纪律和课堂常规上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班上自我调控能力差的五个孩子分别表现为,一个常在预备音乐响起之时,要求上厕所;一个常常在老师未进班之前大声喧哗,下位;还有一个在上课时常喜欢随便讲话;搞小动作,另一个则上课坐不安稳,开小差;第五位则常在下课时追逐打闹,把同学弄伤。针对这些情况,笔者逐一进行分析,把这些情况都作为学生的自控能力方面的问题去认识和加以处理。给孩子们讲英雄的故事;表扬优秀的学生,让优秀学生作示范;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课堂常规的训练、品德行为训练的同时,又采用暗示教育等手段,耐心地进行教育调理,终于使他们逐步学会了控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我调控能力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只有具备了自我调控能力,学生才有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做到胜利时不骄傲,失败时不气馁,高兴时不冲动,丧气时不灰心,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去寻找更高的目标。
四、自我评价——培养自尊的品质
自尊,就是自我尊重。自尊的核心问题是评价的标准。所以,心理学家科恩曾经说过。“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自己所做的事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尊,应该体现出对社会价值的一种自我价值追求,是指向深远的人生目标的追求。
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的公式是:自尊=成就/追求。
这个公式对每一个人都适用,但对每一个人又都不一样。其原因就在于对成就,对追求的标准,每一个人都不同。因此,我们更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标准建立自尊。那就需要教给他们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
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李琛,她来到班级时就缺少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她能够在短时期内找到并且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她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那么,她不会出现内心焦虑的现象。
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其中,自省是重要的一种。
笔者曾上过这样一节心理辅导课。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笔者搞了一个“5岁的我”照片展览。全班同学自选一张自己5岁时的照片(最好是彩色的),在下面用白纸配上一段文字:自己的出生日期、出生地、爱好、特长、优点、缺点,只是不写姓名。在黑板上展览出来,让全班同学猜每一位照片上的人是谁,其优缺点写得准确吗?这次活动非常有趣,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有这样的规律:首先是评价他人的行为,然后是评价自己的行为,最后是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时期,是开始大量接受社会文化,进行人的社会化活动的时期。让小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那种自觉为人民做贡献的思想品质,创造和开拓的坚毅品质,将是最可宝贵的品质。而这种品质的形成,需要以早期培养孩子的自信、自主、自为、自尊作为基础。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就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