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班级管理的“严”与“爱”

2009-07-20刘光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错误笔者班级

刘光辉

时下,很多人都感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是一个现实,而对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还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具备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而道远。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以至失去了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导致学生“谈师色变”。因此,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就成了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中的“严”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成为了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等都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也受到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严而有理。当班级出现了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时,教师首先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再进行发散思维,以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一一对比思考,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如有一次,笔者班上有以两位值周班长为首的六位同学逃课到操场打篮球。知情后,笔者先是初步拟出了四种处理方案:第一,批评几句,写一份书面检讨;第二,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第三,请家长来校;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和班级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公开检讨和保证。为了让这几位逃课的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做到以理服人。笔者权衡再三,最后选择了第四种方案,实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能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而应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在上述例子中,那几位逃课的学生犯了错误后,肯定非常害怕、担心。此时,如果教师能变发怒为宽容,让学生先坐下,哪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接下来的说理教育就能较好地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其实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宽容,才会不断地提高自我。

3.严而不厉。任何时候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都是正当且必要的。如果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它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而久之,势必会带来不好的效果。例如,笔者曾经去县城开了一个星期的会,班主任工作暂由其它老师代管,结果班上以涛为首的3名男生就经常请病假去网吧上网。笔者开完会回来后,便有学生汇报了这件事,但这几位学生却表现得若无其事。该怎么办呢?如果不理会,他们就可能陷得更深。于是,笔者便利用课余时间,找这几位同学谈话,慢慢地,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坦白了这几天的做法,并保证以后决不再犯。中考时,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其他两位同学也都收到了县级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二、班级管理中的“爱”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了更多的社会内容,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班主任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班主任的爱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但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爱要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地溺爱和纵容。自笔者踏上讲台起,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也不要让学生在懂事后责怪我。”这就要在“严”的前提下给学生以真正的爱。仍以之前的事件为例,逃课的学生中有两位班长,假如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导致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这两位班长也会认为犯了错误就可以享受特权,就会不思过错、骄傲自大,这对于他们的将来是相当不利的。因此,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后,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

2.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教师虽然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他们一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只要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相信老师,并进而听从教师的教育。上例中,逃课的另外四名学生可以说是班级后进生的代表,他们见两位班长首先在班级做了检讨,也紧跟着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这样不仅促使他们都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让其他同学感受到了教师的公平、公正。

3.爱要可感。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即使教师对他们具备了爱心,但如果板着脸去加以教育,他们就很难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信任教师。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这些都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举动。

在“严”的培育,“爱”的浇灌下,2007年中考,笔者班上有23名学生考入了省级重点高中,28名学生进入了市级示范高中,同时还有10余名学生就读中职学校。拿到通知书后,学生或打电话,或发短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都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继续深造,笔者也甚感安慰。尤其是最近收到他们的E-mail,大多都表示了笔者在三年班主任中对他们 “严”和“爱”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把严与爱辩证地统一起来,严爱相济,从而创建一个和诣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错误笔者班级
班级“无课日”
在错误中成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怒”与“努”
“浮”字等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