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走向精彩
2009-07-20孙海燕
孙海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在平等中进行对话。平等对话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和心灵的交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在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唤醒师生平等意识
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促发生成和建构。可见,对话的前提必须是“平等”。如果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
如在一次方张松老师的讲座上听到这么一个故事:教学“测量”一课中,教师提出了一个实践要求:小组合作在教室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测量。并记录下来。这时,一个男生很腼腆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测量你的腰围行吗?”其他学生马上窃窃私语:“他怎么那么没有礼貌呀?”他怎么能这样呢?”“还不快坐下……”而这位女老师也颇有些尴尬,因为她自己刚生完孩子,体重100多斤……但她转念一想,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是满足学生的要求吧。于是,她提出让小组派几个代表上来量,比一比哪个小组量得最精确,这时每个学生测量得都特别的细心认真。第二天课前,那个男生很开心地跑到老师身边,说:“老师,我妈妈说您这样的腰围稍显胖了,我还带来了妈妈的减肥秘方呢!”孩子多天真呀!我们又怎么忍心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呢?正因为这位女教师有了这种师生平等的意识,才创造出这堂课的精彩。
二、蹲下倾听学生见解
要实现平等对话教学,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教师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探究、体验、交流。
记得一次我在教学应用题时,书上有这么一道题:某工厂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120个,6天完成,后来改进技术,只用了5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加工多少个零件?指名板演,学生都列式为120×6+5-120=-24(个),而一个学生却列式为120+5=24(个)。这时全班学生都喊了起来,表示不同意这样的做法。我的下意识也觉得这样的做法是错的,刚想打上“×”,但是转念一想,不妨先听听学生是怎么想的。“因为6-5=1(天)。实际上比原计划少工作了一天,也就是要把六天完成的工作量放在五天内完成,那么就是把第六天要完成的工作量平摊给前五天完成。即把120个零件平均分给5天,每天就是多做了24个零件……”听了学生的理由,我不禁为他感到惊叹,同时也庆幸自己选择了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而没有扼杀学生闪现出来的思维火花。我想,只有这样的倾听才是真正的倾听。
三、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数学课堂变成是与学生平等交往互动的场所。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把教学活动预设成以下几个层次:首先,用七巧板进行有趣的图形拼搭,并讨论: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接着出示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说如何求长方形的面积,由此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再用方格图验证。同时讨论:为什么长方形数方格的结果和邻边相乘一样,而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另一种更规则的图形,使之能求出面积,并讨论: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最后,讨论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联系,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之,对话教学能使课堂更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更为真诚。所以,在平等对话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相信,平等对话将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倾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