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需要 经历过程
2009-07-20谈爱清徐锋
谈爱清 徐 锋
这是我执教的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105~106的内容。
片断一:
(出示教科书例1场景图,略)
师: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航模小组男生有8人,女生有6人;民乐小组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书法小组男生有3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男生有4人,女生有6人。
生。:我还知道航模小组一共有14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民乐小组一共有8人,女生比男生多2人;书法小组一共有7人,女生比男生多1人;美术小组一共有10人,女生比男生多2人。
师:你能把这些信息填在下面的4张统计表中吗?
(学生在书本上填写统计表,并交流反馈)
师:现在老师想了解以下信息(屏幕显示):(1)哪个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2)四个兴趣小组共有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一共多少人?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
生1:航模小组的男生最多,书法小组的女生最少。
生2:一共有男生18人,女生21人;一共有39人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有什么感受?
生3:我是通过反复比较这四张统计表才得出答案的,感觉比较麻烦,而且容易看错。
生6:我是通过计算得出这些总人数。
师:是呀,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需要反复观察、比较这四张统计表,显得很不方便。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地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同桌交流。
(学生情绪高涨,讨论非常热烈,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7:我想,如果把这些信息放在一起,就比较容易进行观察与比较了。
生8:如果把这四张统计表合并起来,把这些信息放在一起,就容易进行观察与比较了。
(许多学生纷纷赞同这种想法)
反思:
学习需要产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知识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本片断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呈现情景图,组织学生填写单式统计表,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又为后继学习提供材料。然后适时提出一连串需要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反复观察、比较或计算才能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单式统计表的局限性。“怎样才能比较简单地就能解决问题呢?”面临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想到了合并的方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产生不平衡,从内心需要寻求一种办法来解决问题,也就产生了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求,对学习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
片断二: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思考与交流,想到把这四张统计表合并成一张。那如何将这四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呢?
(学生冷静地思考之后,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产生了一些想法,展示如下)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把这四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了。那么,大家对合并后的统计表还有什么修改意见吗?
生1:在合并后的统计表中,各个小组的名称不明确,看不清是哪个小组的人数,我觉得应该把表格中的第一列改为各个小组的名称。
(学生们纷纷赞同这种观点,师因势引导学生把上表的第一列改动,见表2)
生2:修改后的统计表中还不能反映四个小组的总人数,但我也不清楚该怎么改。
(在此基础上,师通过媒体出示下面的复式统计表)
师: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3:第一格不同,它分成了三部分。
师:这是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中的三部分分别与表中的哪些部分有关系呢?
(学生指着统计表来说明)
师:“性别”表示横栏内容,“组别”表示竖栏内容,“人数”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通过媒体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演示)。
生4:新统计表中还增添了新的一栏“总计”,我想这一栏能表示出四个小组的男、女生总人数。
生2:这样就能解决我提出的问题了。
(接着学生尝试填写统计表,并进行反馈)
师:你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填写这些数据的?
生5:先填每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媒体反馈),再计算出每个小组的合计数以及四个小组男、女生的总人数。
师:你是怎样算出总人数的?
生6:我是把四个小组的总人数相加,列式为14+8+7+10=39(人)。
生7:也可以把四个小组的男生总人数加上女生总人数,列式为18+21=39(人)。
师:两种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来验算统计表填写得是否正确。今后我们在填写统计表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算一算,以此检验统计表填得是否正确。
反思: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活动。案例中,由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进行探究。虽然学生所“合并”的统计表存在诸多不足,但再通过交流,学生修改后的统计表逐渐规范。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初步感悟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与特点,建构雏形,是具有很大价值与意义的。接着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复式统计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通过不同之处的比较,特别是对“表头”三部分的分析,进一步深入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为学生接下来独立填写数据作了铺垫。在学生填表之后,汇报填写数据的方法时,并不是让学生平铺直叙,而是让学生说说是按怎样的顺序填写这些数据的。这一教学细节的精致化处理,体现了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数据含义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再次深化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回顾反思学生的建构过程,先让学生尝试创造复式统计表,初步感悟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再通过比较,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交流数据的填写顺序与方法,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上述教学充分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建构过程逐渐清晰、完整、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