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校内教育资源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2009-07-18陀立钧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研新课程教学方式

陀立钧

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让我们面临许多矛盾和困惑,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受有限教育经费的制约,现在普遍的做法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统一的短期培训。然而,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庞大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检验、探讨和发展。本文认为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更应立足于本校教研资源,以学校作为教学研究基地,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才能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校内教育资源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让我们面临许多矛盾和困惑:如何理解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如何看待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历史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由于受有限的教育经费制约,现在普遍的做法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统一的短期培训。然而,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庞大工程,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检验、探讨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更应立足于本校教研资源,以学校作为教学研究基地,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一、转变观念,组织开展好历史教师新课程教研活动

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教师的历史观,二为教师的教育观。教师的历史观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动态的,都是一定现实条件下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仅采取讲授式或注入式,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忽视从科学的人文主义维度去引导学生多视角地去认识、体会、感受、欣赏历史,历史教学难免走向僵化,会扼杀学生的自由天性和掐灭学生智慧的火花。现代的教育观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探索、讨论和研究历史问题,教师同样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学舞台上,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地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就必须加强课改理论的学习。

在理论学习中,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进修等学习活动;其次,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校内教育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即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选择好教研活动的主题,采用“个人自学,组内交流,总结推广”的形式,并将理论学习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组内教师努力撰写学习心得,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为了拓宽教师的交流范围,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历史组教师学习《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等优秀历史教育杂志关于课改的新理念、新教学方法和历史新知识,与时俱进地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二、坚持校内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课堂生成基于充分的课堂预设,要做好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由于课堂生成性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激发师生的创造精神和潜能,调动课堂气氛和焕发课堂活力。

从课程论的角度说,课程不只是课程标准或文本课程,而是被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体验课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使认识得以深化和实现教学相结合。随着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采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给历史教师的备课带来便利,但是历史教师个体备课也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教学目标如何定位与落实?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史料的选用、情境的创设、课后的评课、分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维是否真正参与?这一节课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这是教师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对备课的集体介入是新课改的必然。

集体备课是一种促进教师集思广益的教学准备行为。在备课过程中,定时间教师间的相互研讨才有保障,定内容才能达到有的放矢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轮流当主讲人,每个人都做活动中的主角,这在无形中给主讲者一定的工作压力与质量要求。科研活动要做到有备而来。集体备课之前的个人备课,是教师自主探究的行为,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供集体研讨之用。集体备课时历史教师们应当对教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间交换教案,相互检查课前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落实情况,重点难点突破情况,互相听课,课后相互进行评课,分析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适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情况等等。经过不断讨论和反思教学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从而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效率,也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三、群策群力地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看,教师持有科学的教育观对其实现教育目标至关重要,对教学主体客体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的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教师是主体的,是以行为为依托,多倾向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上课多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的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参与的教学方式。因此,课程改革不仅体现在教材上,也体现在内容设计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具体实践方式当中,立足于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大多数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深远影响,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一些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是不易更新的,而且很多教师已养成固定的教学习惯,要改变它并非短期内能奏效,必须在校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反复实践和探索才能得以转变,且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在活动中得到同行的监督才易扭转。因此,可以在历史学科组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以下的教研活动:首先,选好主题;其次,收集好材料;第三,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第四,确定方案进行交流研讨;第五,上公开课或示范课;第六,进行课堂评议和总结提炼。以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来要求历史组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专题研讨课;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至少每学期上三节以上公开课,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构筑发展平台,促使他们快速成长。教师上完每一节交流课或示范课后,应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综合,全面地思考,反复地实践、加工和筛选,寻找一种适合新课改精神并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方式,也让每一位教师在听课中成长。

用哲学的观点看,旧的矛盾一旦解决,新的矛盾便接踵而来,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解决教育矛盾和困惑的过程。教师对历史教学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思考,理想与现实、理念与实践、理论与经验、理性与情感之间的交锋,必然给历史教师带来许多困惑:理论与社会现实情景如何落实?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具体又如何实行?如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感悟当时的社会具体形态?如何设计教学方案?这些问题和困惑,仅仅靠有限时间的集中培训是不能解决的,需要开展更多的校内教学教研活动,在循序渐进的探索实践中前进。

(责编庞丹丹)

猜你喜欢

教研新课程教学方式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