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07-18刘桂花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政治课所学

刘桂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如何适应时代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笔者以自己多年从事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政治课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阵地。但是,如果把政治课教学单纯地当作理论“灌输”,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仅不能引发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还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特别是联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西部大开发等举世瞩目的大事。我在政治课教学中,把教材相关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把学生所学知识同国内外重大时事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变幻的良好习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分析重大问题的能力、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者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启发、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受教育者的内在求知欲得到充分发挥,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良好的使用者;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启发者和咨询者。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模式相比,主体性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多边信息交流,突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使他们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见解,对那些有思想、有分析、有特点的独到见解,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个别看法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也要肯定其敢于直抒己见的精神,并加以分析和引导,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坚持主体性教育,教师决不是无所作为,而应时时处处注意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同时,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把“主体”和“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奠定培养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必须掌握好三个重要环节

即启发、引导和归纳这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认知环节。首先,结合学生思想上的、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氛围,真正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其次,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意见可以互相争论,并引导学生将问题的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最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使同学们能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加深对政治课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运用所学理论解决自己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这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此外,围绕学生思想上的实际问题、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我们还经常组织小型的讨论会、演讲会,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活动,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责编袁妮)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政治课所学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非所学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