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法应用现状分析

2009-07-18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新教材技巧师生

祝 钧

最近十几年在对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各种方法,讨论法就是其中之一。在新课程、新教材大力推广的今天,它逐渐成为备受广大师生欢迎和接受的互动学习方法之一。那么课堂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到底怎样呢?经过笔者的调查和研究,这一方法效果都欠佳。为何多数教师拒绝运用讨论法或是使用了讨论法,但效果却不理想呢?

(一)旧课程内容的影响。旧课程背景下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太多。高一、高二科目就多达十门以上,每门功课除看书、做作业外,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已所剩无几,高三又忙于应付高考,时间上更难得到保证。就历史学科而言,旧课程史实性知识量很大,学生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纷繁琐碎,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帮助学生整理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要实施课堂讨论法就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讨论法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实施。

(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和缺乏对讨论法具体实施和操作的经验、技巧。教师认识上的误区削弱了对课堂讨论法的应用热情。对讨论法缺乏研究和实践,缺少讨论法具体实施和操作的经验、技巧,阻碍了讨论法的实施。讨论法的实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诸如怎样设计讨论胚?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何搜集资料?如何科学分组?小组成员怎么分工?如何合理安排和控制讨论时间?什么时候进行讨论较为合适?如何应对讨论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如何评价讨论成果?如何总结?如何保持师生发言的平衡,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有些教师对上述问题缺乏实践和研究,就会使讨论流于形式,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学生因素的影响。教师成功应用讨论法的又一重要条件是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学生要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踊跃发言,否则讨论将难以展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缺乏主见和创见,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学习机械、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旦改变教学方法,实施讨论法,学生会感到不习惯,参与的讨论课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上述问题的存在又会使教师丧失坚持应用讨论法的信心。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讨论法,以使其真正地发挥效果呢?

(一)合理取舍教材知识,为讨论法的实施赢得时间。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大大减少了知识量,使课堂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实施有了更多余地。如果教师以本为本,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都向学生讲到,并要求学生掌握,这样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徒增自己和学生的负担。对于教材中纯记忆性的、陈旧的、缺乏现实意义的知识要大胆舍弃,即使使用新教材以后也应作相应处理,努力为讨论法的实施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

(二)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充分认识和重视讨论法的功能,坚持应用讨论法。经常性地采用讨论法,学生的查阅与阅读资料、发现问题、组织材料、撰写报告及表达的能力会不断进步,随着各种能力的运用越来越熟练,花费时间会越来越少,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这样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三)改变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办法,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需要教师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强调民主、平等。只要教师坚持应用讨论法,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状况会有明显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越来越强,反过来又促进了讨论法的有效实施和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这正是教师努力的目标。把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总结成几个方面,如资料搜集、报告撰写、意见发表、笔记讨论等,每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分成几个档次给予相应赋分,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给出学生讨论课的成绩,然后以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的期中和期末成绩。

(四)加强对讨论法的研究和实践,掌握讨论法具体实施和操作的经验、技巧,保证讨论法实施的效果。要使讨论法卓有成效,关键是要教师熟悉讨论法并能熟练运用,而目前多数历史教师对讨论法的具体操作缺乏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开展课题研究,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和技巧。

(责编庞丹丹)

猜你喜欢

新教材技巧师生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