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快乐起来

2009-07-18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孔子思想课堂

莫 芬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核心理念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必须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成长。下面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中的“孔子”和“百家争鸣”两个知识板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机械的历史教学莫过于师讲生听,其结果总是缺少感情的亲和力,学生的个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因此,应改变生硬的教学方法代之以竞赛游戏、观察、辩论融为一堂的新的教学模式,把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班级整体学习等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直到学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中,从导入新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后,我马上把全班学生按男女生分成两个队伍,把教学内容中的“孔子”和“百家争鸣”两个知识板块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从中穿插欣赏、观察、辩论和即兴表演等,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男、女生互问、抢答,教师只是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服务者,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教师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为学生学习教材铺路搭桥、解疑排难,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敞开自己的心扉,共同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教师把竞赛游戏规则刚讲完已经有学生蠢蠢欲动要提问题,但又生怕自己提得不好会被同学取笑时,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随机应变,及时设置一个“带头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的鼓动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男生首先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个朝代人?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情况?哪位同学能讲一个有关孔子的故事?由于学生在语文课上刚上完《论语》十则,对孔子的有关情况比较熟悉,所以问题一提出,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就连平时基础比较差、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到抢答的行列,我抓住时机加以表扬和鼓励。学生得到赏识后,表现就更加积极。女生也不甘示弱,问:“刚才大家都讲了很多有关孔子的事迹,现在有哪位同学能概括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分别取得哪些成就?”话音刚落,大家迅速回到课本,认真阅读,小组讨论,各组代表纷纷抢答、完善答案,我也趁机展示《孔子》画像和《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简表,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的学生还能够联系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提倡吗?”有学生马上能够联系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中仍在运用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感受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我立刻给予肯定。有男生问:“我们应怎样去理解孔子的‘仁和‘礼?”各小组讨论、交流,结合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启发、引导,并进一步提问:在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仁”和“礼”?同学们能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来说明吗?学生发散思维,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有女生问:“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指的是一百家吗?其中最主要的是哪几家?各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我赶紧抓住时机说:“我想同学们肯定想知道儒、法、道、墨、兵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现在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漫画,然后再辨别这些漫画分别代表哪一家的主张,它们的主张各是什么?”作为历史教师都知道,“百家争鸣”的思想政治主张很难用语言表达来让学生理解、分清,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充分利用初一学生喜欢看漫画的特点,在课堂上把各家的思想精髓通过漫画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欣赏漫画的情绪高涨,从而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各组又纷纷展开讨论,踊跃发言,教师便又“趁热打铁”:在诸子百家中你最欣赏哪一家的主张,能不能说出理由?大家各抒己见,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地进行辩论,我和历史课代表将学生所欣赏的派别进行统计,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正说明了百家各有所长,他们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互相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我继续抓住学生的思维:在战国时代大国兼并小国、弱肉强食的环境下,统治者会最欣赏哪一家的主张?为什么?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表见解。

为了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道、法家学派的观点,又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破坏公物的场景,按学生所欣赏的派别分为儒、法、道三组,看看各组如何运用各派的学术观点来遏制校园内的不良行为,同学们最赞成哪一种处理方式,学生观看表演,自由讨论,发表观点,评出优胜者。学生在即兴表演中加深了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并加以应用,同时学习在辩驳中互相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

经过激烈的角逐决出了冠亚军,学生们从中领悟到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从而更有效地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融合到自己的理解当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材创设的情境中。在整个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情不自禁地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的求学者。在各小组长的带动下,热情而自然地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理解、比较、概括和语言组织能力、自信心得到了培养,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学生乐学历史、爱学历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谐的感情,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独特性、创造性和人格健全的新型人才的必然途径。从以上所阐述的一堂有活力的新型的历史课来看,要使课堂“快乐起来”并具有知识性、启迪性,历史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做足文章:一是刻苦钻研国家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深刻领会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并以此作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深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获得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是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而且其创造性是可以培养的;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应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二是深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的,体现在其心理过程(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则顺应了发展的规律,而非逆规律而行,教师则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及学生各种能力和积极人格的培养者。

(责编庞丹丹)

猜你喜欢

孔子思想课堂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孔子的一生
思想与“剑”
孔子的一生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