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009-07-18张丽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西安事变历史思维

张丽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质疑,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应注重提问的艺术。

一、注重历史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1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能“经世致用”、“彰往而知来”。简单化、形式化的课堂提问,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和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能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和内在联系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2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现代化人才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其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而精心设计提问艺术,正是多维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相对优势,其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他们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他们富于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不断点拨、引导的主导地位。在授课中不时出现引人深思的问号,能够打开扇扇闭锁着的心扉,将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这正是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最佳心理基础。

二、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方式

1“悬念式”提问。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从“悬”中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以达到最高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例如,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时,不妨以这样的设问导入新课:1929年10月24日,是让世界震惊的一天,人们称之为“黑色的星期五”。这一天,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纽约股市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会引发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是股市而不是其他行业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的爆发?现在的学生对股票并不完全陌生,通过这样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扩展式”提问。“扩展式”提问是把现在所学的内容与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提问方式,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的作用。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我提出: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学生通过看书,可以得出两点:一是中共的影响,二是两位将军的爱国之心。这就把该课的第二部分内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西安事变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说明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是深得人心的。另外一点,即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影响,就需要教师联系“一二·九运动”才能使学生得出结论来,由此使“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这两个貌似各自独立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了,这种介乎新旧知识衔接处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学习的习惯。

3“层递式”提问。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例如,讲开罗会议时,可就教材中所载《开罗宣言》原文设置以下几问:(1)此宣言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形势下发表的?(2)宣言中所提“三大盟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3)材料中提到“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请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都侵略了哪些国家和地区?(4)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领土的?又是何时归还的?(5)《开罗宣言》中,关于中国领土的声明有何现实意义?这些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比较式”提问。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质疑讨论。例如,讲完罗斯福新政和德日法西斯专政后,可提问学生:20世纪30年代,同样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为什么美国实行了“新政”,而德日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设问后,可提示学生从历史根源、政治体制和经济根源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后统一认识。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又接触到新问题,知识面拓宽了,思维就具有广阔性、深刻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知识框架,有意识地挖掘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在阶段性复习时,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5“概括式”提问。每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式”提问是历史课中总结所学知识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在讲完“西安事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西安事变后,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一派和共产党都不主张杀蒋介石,但二者的出发点一样吗?为什么?有许多学生都认识到了蒋宋的私人关系,也知道共产党人的出发点是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激烈讨论,大家逐渐认识到: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一派主张不杀蒋介石,是从他们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的;中共不主张杀掉蒋介石却是体现了为抗日着想、为民族着想的宽大胸襟,也体现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同时,中共的这一决定也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善教者,必善问。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是每个优秀历史教师的必备技能。但是,在具体运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笑脸面对学生,保持幽默,态度和蔼可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愉悦的氛围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联想、去总结、去概括。教师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作判断,以鼓励创新。让答案在学生的自我判断和评价过程中得到完善,学生思维在自我判断和评价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拓展,其创新能力在自我判断和评价过程中得到不断增强。

3在操作上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在实践中,可运用小组讨论、质疑答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注意教法与学法的协调,变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只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责编庞丹丹)

猜你喜欢

西安事变历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