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现活动魅力,构建活力课堂

2009-07-18诸伟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季军预设魅力

诸伟娟

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新生代”教师的展示课。许多老师都安排有学生活动的教学环节,但我发现,有的课堂活动教学有声有色,使课堂焕发出迷人的魅力,使学生有所感悟与发展,而有的课堂活动教学黯然失色,有形而无神。那么,怎样才能使活动教学展现迷人的魅力,构建活力课堂呢?笔者结合我省“新生代”教师教学展示片断,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案例1: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感悟青春》。

活动过程:教师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理解了青春的内涵后又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请说说在我们的社会中,你知道有哪些人在闪耀着青春的风貌,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说了刘翔等人。与此同时教师用多媒体依次展示了这些人物的图片,学生举的例子完了,教师展示的人物图片也没了。学生想的和教师想的丝毫不差,甚至连学生所举例的人物和教师展示人物顺序都没有颠倒,所举例人数也和教师所展示图片人数都相等,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反思一:活动设计要让学生有生成的空间,具有生成性。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则是对预设的超越。在预设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节奏、语言、形象、机智、变通等含有“生成性”的因素,才能彰显活动的魅力,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果教师拘泥于预设,让学生亦步亦趋,活动就会徒有其形,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不仅听课的教师感到无味,而且学生也变成了教师演戏的配角,无法实现其发展,背离新课程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和目标。

很明显,在上例中,由于教师预设成分太多,学生活动变成了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的过场和摆设,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失去了自主想象的空间,成了任教师摆布的棋子,这样就使活动过程变成了演戏的过程,学生只是配合教师演戏的演员而已,课堂失去了张力与弹性,也就失去了活力和魅力。如果这位教师能稍作调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预设的人物,接着教师作简单说明:“在我们身边这种人物很多,老师也想到了一些,有的同学们已经说到了,有的同学们没有想到……”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不了解的人物事迹简要介绍一下,这样既立足于预设,又敢于超越预设,留下生成的空间。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在讲叙这些闪耀着青春风貌的人物时,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进一步理解了青春的内涵,这些人物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榜样示范教育,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与震撼。课堂就有了生气和活力。

所以,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要懂得“布白”的艺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案例2: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竞争?合作?》

活动内容: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拼图比赛。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准备若干彩色泡沫塑料制成的“中国政区图”拼图模型。

活动规则:小组分为单人组和团体组。班长和课代表成立单人小组,只能一个人独立拼完中国政区图。其余同学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最先完成拼图的三个小组为冠、亚、季军,赛出前三名后比赛宣布结束。

活动过程:教师宣布开始后,同学们热情高涨,马上进入激烈的比赛,有的动手,有的动口,忙得不亦乐乎。在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在学生们的欢呼声中,冠、亚、季军相继产生了!接着教师模仿记者的身份(为逼真起见,教师还准备了一个道具——话筒)对冠军组、季军组、班长、课代表单人组进行了采访:

教师:“冠军组,当你们组完成了,别人还在忙碌时。你们有什么感受?”

冠军组学生:“我们组感到很高兴、激动,也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教师:“季军组,你们组有什么感受?”

季军组学生:“我们也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教师:“共同的合作,让他们共同享受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教师:“刚才我看了班长和课代表的拼图,尽管他们很卖力地在干,但他们都没有完成(教师向全班学生展示了他们两人的作品),首先请班长来说说,你为什么没有完成?”

班长:“我速度慢,我只有两只手,敌不过他们八只手。”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归纳提升:“独干(单干)比不上众人合作,个人比不上集体,只有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取得更大的胜利。”

教师:“课代表,谈谈你的感受。”

课代表:“一个人力量有限,与人合作才有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就像一根火柴很容易折断,一捆火柴就很难折断。”

教师:“合作(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反思二:活动设计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活动教学要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而且必须要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与感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课堂充满活力。

上例中由于教师采取比赛活动的形式迎合了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切合学生实际;活动设计切合教学的主题:比赛是一种竞争,而完成拼图需要合作,这就使教学主题有了很好的活动载体,再加上教师的“煽风点火”,使活动组织得热烈而有序,让学生有了深刻的感悟:“我们组感到很高兴、激动,也感到很骄傲和自豪。”“我速度慢,我只有两只手,敌不过他们八只手。”“一个人力量有限,与人合作才有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就像一根火柴很容易折断,一捆火柴就很难折断。”虽然他们的语言很朴素也不够成熟,但由于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也就具有了感染力、说服力,课堂也因此有了勃勃生机,熠熠生辉。

当然,由于学生的感悟在语言表达上有时不准确。认识有时并不是很深刻和全面,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画龙点睛,对学生朴素的观点及时加以归纳、引领和提升,帮助学生获得深刻而清楚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面对今天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开展活动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生成,培养学生能力,渗透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课堂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与魅力。

(责编袁妮)

猜你喜欢

季军预设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推理:看谁跑得快
《东方欲晓》的魅力
孔凡钰: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季军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奖名单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