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9-07-18石红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教材

石红梅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模式引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强调“儿童个性”的发展。而初中的美术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侧重美术观点的讲解,这令学生觉得小学时无忧无虑的美术课没有了,一时适应不了,如果初中教师没有去注意这一点,只认为学生到了初中就应该接受成人美术,那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中小学生学美术对学生升学、谋职的影响不大,甚至是微乎其微,所以要求他们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就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据观察和了解,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做好小学到初中美术学习的衔接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严重的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阻碍教学发展,也使学生对美术失去了兴趣。教师应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做好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内容衔接,实现学生学习心理的过渡。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例子”,然而,在平日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却是把教材当“知识”过多地分析、讲解、灌输,把充满生机和灵性的课堂变得单调、沉闷,以为把教材讲透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学中不知不觉把自己困在教材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新课程的理念,使我们知道,只强调钻研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关键一环是转变教材观,重新认识教材的特点,树立正确开放的教材观,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把握教材目标,活用教材:(1)以造型为表现基础,渗透环保教育,例如上七年级美术课“多变的立体造型”,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组成校园环境,从中渗透环保教育。(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相同的题材,如“雕刻的乐趣”,由于上这一课时正是冬天,天气冷,且平时学校严禁学生带刀具,因此在雕刻材料上引导学生寻找身边易刻的材料,如红薯、红萝卜、粉笔、肥皂等。

(二)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教材:(1)根据内容,补充教材,例如,海报设计要求电脑绘制,有条件当然好,但现在上级不给收微机费,学校已无条件给学生统一上机,只能改为传统手绘方法或剪贴技法。(2)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补充教材。过节是学生最高兴的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比如过“教师节”、“元旦”,可以结合一些制作课让学生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老师、亲友,这样完成课题,学生既兴奋也乐意。再比如利用国庆完成“伟大的祖国”等课题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都很好。(3)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比如,现在的学生喜欢看卡通连环画,喜欢玩卡通游戏,因此“笔记本封面设计”学生多喜欢设计简洁的、卡通的造型来装饰。

三、教学活动的丰富有趣

(一)灵活导课:导人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对一节课能否成功影响很大。新教材教参的导课通常都是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导课,这样学生没有新奇感,没有了新奇感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有时,特别在“普通班”上课时,在课的开场应想办法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引导学生进人最佳学习状态。

(二)互动角色转换:在以往的教学互动中,师生互动通常仍以教师为主控,久而久之学生配合的热情不高,如果适当来点角色转换,效果会好得多。比如我在欣赏课中,不光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评述,还鼓励学生也来点反串角色,这样很有趣。不过要想能顺利应付学生的角色,教师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就要丰富些。

(三)评价活动: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画画;初中教师同样也应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学生自然乐意去接受。

(四)课外活动:美术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但很多山区中小学生由于受当地条件的制约,对许多美术课的内容都无法完成。美术课堂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对美术课渐渐失去兴趣。应在课外增加一些丰富的活动,比如美术兴趣小组、举行画展、参观校外展览以及协助学校和班级美化环境、出墙报板报,而且千万别忘了在学校晚会中插入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节目,如面具表演、化装表演、服装展示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美术创造的乐趣。

(责编黄晓周侯辰)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