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浅探

2009-07-17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综合性语文课程活动

杜 芳

综合性学习是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式及教学组织形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传统的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更多地是引导学生面向文本,而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则是把师生更多地引向实践,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它强调学生要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特点包括实践性、综合性、过程性、主体性、开放性。就是要求根据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是一个大的系统,其中包括:

一、优化课程组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先教唱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后请历史教师开设“长征”讲座,深化了语文课的人文内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授《“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时,我们请地理教师讲天文知识,请物理教师讲飞船飞行的奥秘,有效地实现了和其他课程的结合,实现了大语文教学。在与其他课程结合中,我们始终注意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重点,不强求其他学科知识的细枝末节,不舍本逐末。

二、增强资源意识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教育理念。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的路径有多种,只要我们具有强烈资源意识,一定能为我所用。如通过语文课本、图书资料和大众传媒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语文课本人手一册,含有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综合性学习教学如若挖掘课本中隐含的资源,可以避免学生舍近求远,节约开发资源的时间,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推而远之,可从自读课本、中外名著、报纸杂志、影视媒体中开发资源。还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这条线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校园环境、学校生活、社团活动,家庭的经历、亲人的生活、相互的交流,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和风土民情,社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社会的大小事件,甚至国际的变幻风云,都是综合性学习的潜在资源。

三、改变教学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有相应的改革。语文交际场理论认为,在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里,教师以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教师仅仅作为“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角色出现于项目实施过程之中,与学生一道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对因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混乱、偏差进行矫正,以便学生能顺利完成拟定内容和衍生内容。在成果展示阶段,以学生展示为主,提倡教师与学生共同展示个人成果和集体成果多样化展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的收获,引导学生就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新问题或拟定新项目,当好促进者。

四、注重活动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水平,还提出一些活动及其要求,尤其重视实施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还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过程就是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每次综合性学习,我们提前一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有关的课题。活动中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运用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必须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每次综合性学习,我们都将学生的参与情况、完成情况、与组内成员合作情况一一记载,考查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

五、构建评价体系

综观几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现状,一方面,由于对综合性学习缺乏理性认识,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外活动层面,因而导致实践的表层化,仅把它作为繁重的阅读、写作教学的调节与补充,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在学校的终结性评价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直接的检验,这是评价的一个盲区。理想的语文教学要克服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状态,进入理性化、自觉化的状态;要认真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校校本式评价,要认真引导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学校要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纳入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当中。可以从实施方案制订、活动开展、目标达成、思考总结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学生能力培养提升为核心进行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克服长期以来一个分数说了算的格局。当然,学校还要在引导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力推进。通过开展各类竞赛,如某一项专题研究展示、某一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一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一展风采,以此考察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情况,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外推走向内需。

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注意方案设计的有效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授课过程中,实现教师从“独奏者”向“伴奏者”转化,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在综合性课程中,尤为重要。例如《献给母亲的歌》以感受、访问的方式,活动设计如下:分成五个大组,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各自感兴趣的有关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2)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5)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然后将自己找到的内容整理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并为它们写上简明的文字说明:你为什么选择它?这一内容何处打动了你的心?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方面资料搜集展示的同时要求他们能朗读自己写下的文字说明,并对两方面都予以点评。例如,《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内容,按照课程时间安排开展此项活动时正值春季,相信学生能够对活动产生充分的兴趣。本活动围绕“春天”的主题设计了三项内容,分别是“编一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对于这三项活动涉及的相关内容,其实很多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需要教师在活动之初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二,守住语言文字教学这一语文教学的底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必须是立足于语文,应该能够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过程,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迁移。巢宗祺先生在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应当指向语文,首先要保证在语文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比较确定的成效。”这话说得是非常中肯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学语文、用语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语文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研究”课题编号:2008GZ066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聂鸿飞.浅谈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和实施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0).

[4]黄伟.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6,(9).

(杜芳 山东省曲阜中医药学校273165)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语文课程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