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秋词》显名士风采

2009-07-17黄忠利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悲秋诗情刘禹锡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彭城人(江苏徐州人),唐中晚期诗人,世代书香门第,自称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天资聪明,敏而好学,从小才学过人,气度不凡,21岁与柳宗元同中进士,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生平创作了大量反映民众生活表现风土人情的诗作。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优美的特色,显得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诗歌语言干净明快,决无炫博矜奇的地方,精古文,善五言,深得时人喜爱,白居易赞其为“诗豪”。

刘禹锡一生坦荡,一身傲骨,才华横溢,政绩显赫,是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只因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连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在苏州任刺史时,正逢荒灾之年,果断开仓赈饥,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与韦应物、白居易被称为苏州“三杰”。即使到了和州,虽受到各州知县的百般刁难(居室从城南迁到城北,从城北迁到城中,一次比一次小),宁折不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陋室铭》以表心志。

本诗是诗人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虽遭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凭着一身肝胆,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乐观的情怀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以奔放、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了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意,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寞,死气沉沉。诗人虽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赞成他们的悲观的情愫。针对这种寥落的情怀,发出了对秋的热情称颂。诗的前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强调秋天并不是死气沉,而是很有生气。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秋”成了诗人的一种职业病,悲,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写出了诗人经常漂泊寄人篱下,感怀身世黯然泪下。由漂泊困顿和世道艰难交织而来的迟暮之悲,虽为一时登临所起,却写尽一生悲哀。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了一幅幽暗、静谧的秋江夜宿图,抒发了诗人仕途的失意和旅途中的孤独、惆怅之情。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以冷落凄凉的秋景衬托词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及仕途失意的悲凉。本诗却反其道而行之,以鲜明的态度讴歌秋天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道出了一种自信,一种豪情。“胜春朝”也成了诗人对于秋景的充分认可。公元828年,他再次被招回京城时,又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态度比前一首更为倔强。十三年被贬,依然豪气冲天。与白居易登栖灵寺塔时也说出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前”的乐观诗句。面对强权和小人,显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

诗的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的别致景观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飘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情思一同遨游云霄之上。一个“排”字,写出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壮美画面。在秋日的晴空中,振翅高飞的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大展鸿图。诗人以鹤自喻,鹤成了诗人不屈的化身,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鹤舞翔空,顽强奋斗,冲破秋的肃杀,摆脱世俗的束缚的矫健身姿。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迸发出来,像白鹤一样直冲云霄,字里行间也折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也表现了诗人为理想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给人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古人以鹤显志,表明心迹的诗句也有很多。《诗经·小雅》中有“鹤鸣于皋,声闻于野”,写鹤声之悦耳。唐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早已被世人稔熟于心。宋代大文豪苏轼很多诗文都以鹤为意象,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如《放鹤亭记》,诗人对鹤“盍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土之外”的品性大加赞赏;在“乌台诗案”发生之后,作者更以孤鹤自喻:“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孤鹤长鸣横江而去,义无反顾,无所贪恋,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个人情感。古人爱鹤,不仅因为鹤有着漂亮的外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鹤独特的个体品质。诗人还有一首《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赞秋色以颂情操之清白。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谪居的年月里,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所呈现的昂扬斗志得到了白居易高度称赞。他暮年时写诗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他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诗歌的语言清新、隽永、开朗、流畅、含思、宛转,富有哲理意蕴和艺术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首《秋词》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运用对比和拟人,显得生动形象,构思巧妙。既有哲理意蕴,又有艺术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刘禹锡的这首诗显得爽朗明丽,韵调优美。表现出一种高昂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黄忠利 江苏省铜山县单集镇中心中学221127)

猜你喜欢

悲秋诗情刘禹锡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赏牡丹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刘禹锡与《陋室铭》
悲秋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