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7-17史国锋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把握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让学生获得自我丰富与发展,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意识是指不墨守成规,在感悟的基础上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和保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关键所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把握时机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不同阅读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导激活。教学《黄鹂》,先引导学生回顾、吟诵描写黄鹂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这些诗句中,学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黄鹂通常都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关黄鹂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进而领悟作者写黄鹂,显然是托物言志,大有深意,富有哲理。于是学生便不难领悟——作者以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命状态,说明事物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文艺乃至一切事业、一切人,要发挥到极致,都需要最佳的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思索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因文而异——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创设情境;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情而导——根据教师的特长巧妙施导,就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这样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培养,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把握时机,引导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疑方能生奇,有奇方能激思,善思方能促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教学韩东的诗歌《山民》,可以先将《教参》上的两段话展示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该诗的主旨。学生认为,该诗旨在呼唤“山民”有更先进的改革意识,给“山民”以更广阔的开放空间,使以后的“山民”不“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教学《凡卡》时,提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问题,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欲望,组织小组讨论,找出依据,讨论了解爷爷有没有收到。这样,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养成“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讨论解决”的习惯,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极大的诱发了他们用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意识。
三、联系实践,拓宽渠道,丰富创新内容
阅读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联系,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的感受体验,延伸到课文内容,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米洛斯的维纳斯》时,一面启发学生思考,若给断臂维纳斯续上手臂,可以有那些姿态?为什么长期以来都没有给维纳斯续上手臂?学生们将续上断臂前后的维纳斯一比较,便会明白:缺陷的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接着顺势向外拓展,欣赏罗丹的雕塑、齐白石的名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举出诸多艺术作品的例子加以分析,使之对虚实相生的审美原理加深理解。
四、激发潜能,自导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探索的兴趣,开拓思维的空间,启发思辨的新思路,从而获得独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可用选材、结构、章法、技法、用语等写作技巧以及写作风格的比较,挖掘激活思维,进入境界。教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与高适的《别董大》相比较:虽然均为送别诗,都是七绝,都是先景后情,由景而情;但两诗切入、运笔和落点不同:王诗不写依依不舍、细语叮咛、日后相思,而写秋雨连江,楚山孤寂,突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的情调悲哀怅惘,借送别以明心志;高诗写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荒寒黯淡,重在以景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情,无哀怨之语,情绪激昂,胸襟开阔,借送别以劝友。通过这样的精细研读比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新的高潮。使学生自导学习,思维迅速扩展,突破原有的认知模式,形成“叶叶相交通”的思维网络,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创新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经常性地“扔些石头”“播些火种”,在激活学生思维前先激活自己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激活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善于质疑、探究,进而感受到自我学习的价值,体验到创新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阅读主体能动性,将文字符号负载的内容信息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就会思维敏捷,教学就会真正走上一条费力少而又能达到较高教学效果的捷径。
(史国锋 甘肃天水武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74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