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初
2009-07-17冮大林
冮大林
编辑导语
我们一起跟着冮老师穿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去聆听先贤留给我们的睿智和启迪,丰富我们的学养,培养我们的情趣,指导我们的人生。聆听古语,会使我们感悟人生;聆听古语,能使我们睿智深刻;聆听古语,能让我们心旷神怡。
你该知道的
大家都听说过“四书五经”这个词吧?“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典籍。“四书”分别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其中《大学》为“四书”之首;“五经”指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此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当时这六本书被称做“六经”,但是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令其中的《乐经》亡佚了,因此世上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也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书目。过去选拔人才可不像我们今天,要参加高考,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中“四书五经”是必考篇目,换句话说,“四书五经”你学不明白,你这辈子就别想当官入仕!
书归正转,《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近代又有许多学者经过考证,认为《大学》是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大学》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后来,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有的同学粗看看《大学》,觉得它艰涩难懂。其实你弄明白一件事,就大致抓住了《大学》的主旨:“大学”是对“小学”(《三字经》)而言的,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的问题,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所以说,《大学》是大人之学,浅而言之,是相对于“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和礼节等“小学”内容而言的“大”,是“穷心正理,修己治人”的学问;深而言之,就是“人生之道”。《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精神境界。
古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教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教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吾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小编贴士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都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想把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名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