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
2009-07-17李阳波
李阳波
商场里热闹非凡,高分贝的麦克风里不时传出寻人的声音:
“李美红小姐,你的男朋友在金鹰南门前服务台等你!”
“李敏女士,你的孙子在保卫科等你!保卫科在……”
“李旭恒小朋友,你妈妈在人民路的公交车站牌下等你。”
“朱照玉小妹妹,你的家人在二院大门口等你。”
……
我独坐书房,无聊地数着这“寻人公告”,最热闹的时候,几乎每隔三分钟便有一个大人或小孩“走失”。尽管播音的小姐语调平和,但是,当事人的焦虑可想而知。
每年的各个节日,各大商店的促销活动总能吸引大批人,其盛况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行走其间,是被簇拥着前进,身不由己。稍不留神,便会和同伴走失。
白色恐怖时期,许多亲人在逃难时被慌乱的人潮冲散,一辈子没能再见面。相对于那样的人间悲剧,与同伴在小小的商场里走失,也许微不足道。然而,对一位步履蹒跚、记忆渐失的老人或不解人事、无辨识能力的孩子而言,这可是惊慌失措甚至生死攸关的大事。我曾经见过,原先在金鹰南门下笃定等候的小男孩,在看见母亲的一剎那,涕泪涟涟地痛哭失声。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经典电影《东京物语》里,由公园往东京市区远眺的母亲,看见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忍不住惊叹:
“若是一下子失散了,恐怕一辈子都找不到彼此了呀!”
有意思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广播便会提醒游客:
“人群拥挤,请家长拉紧小朋友的手,以免走失。”
尽管再三叮咛,走失的事情依旧不断发生。光鲜奇巧的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让人们目眩神迷,一不小心,手儿松脱,蓦然回首,已不见了熟悉的身影。遍寻不见之际,便是考验信心的时刻。我发现,信心首先“崩盘”的多半是母亲,相较于慌忙报案、大惊小怪的妈妈,许多孩子反倒显得气定神闲,老成许多。有些孩子是从广播里得知自己被“通缉”的,在那之前,他们一直沉浸在赏心悦目的情境里,甚至没有察觉到已经和大人分离。我的孩子,从小便认定走失的永远是父母,不是自己。
令人目眩神迷的风景太多。网吧里,有冒险刺激的游戏;酒店里,有妖艳娇笑的女子;赌局里,有一夕致富的吸引;就连马路上也有飞车狂飙的快感诱惑……而一时的迷失不足惧,怕的是从此再也回不了家。
“你的亲人在人民路的公交车车站牌下等你!”
听到这样的广播,我总是有些激动。无论走失的是心情还是躯体,无论迷失在偏僻角落还是繁华地段,不管迷途的是大人还是小孩,在七彩霓虹闪烁的慌乱中,突然听到有人在某个熟悉的地点等候,会让人何等喜悦与安慰!如果每个孩子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有这么个等候的人,迷途何以不能返?孩子出门前,我们有没有让他们知道,父母永远在人生的转弯处等候,并随时提供温暖的肩膀让他们依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