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名号的流变

2009-07-17贾红辉

品质·文化 2009年7期
关键词:名号统治者头衔

贾红辉

名号,是一个组织中的大小角色享有不同权力的等级标识。不同的名号往往显示出特色各异的组织文化乃至权力运作模式。名号一般由官号与官称组成,如成吉思汗,前三字为官号,“汗”是官称;毛主席这一名号则是由其姓氏代表官号,“主席”是官称。显然,只有历史上特别显赫的人才有这种完备的名号,我们平时说的名号主要是指官称,另外古代皇帝的年号也可看作—种名号。

毫无疑问,名号是权力场最灵敏的资源分配调节器。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享有显赫的名号意味着你掌握了支配管理半径内人财物的权力。从古至今,多少豪杰之士、贩夫走卒为了一顶显赫的名号,揭竿而起、铤而走险。

职场名号同样是众多白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梦想之一。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不但自己需要慎重地运用名号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而且自己也需要一顶精致的名号的帽子来装饰。因此,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了解名号的特有规律就很有必要。

首先,名号总是会不断翻新。虽然在短时段内名号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但从较长的历史时段看来,拥有权力的统治者总是费尽心思更换名号。商周的最高统治者都称“王”,而到秦王政统一天下,他嫌称王无法与此前的六国统治者区分开来,于是创设了“皇帝”的名号。这一名号倒是具有较大稳定性,只有部分少数民族如匈奴的统治者称“单于”或“可汗”。而自汉武帝起历代皇帝就有了不停翻新年号的嗜好,有的皇帝在不长的统治期有五六个年号,他们奢望以此带来好运。

企业管理者同样有更换名号的潜在冲动。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观察,建国以后曾实行厂长负责的一长制,改革开放后给企业松绑,也曾实行厂长负责制,在上了年纪的人的记忆里,“厂长”曾是无数基层单位人的真正统治者,他们决定了其下属的分房、工种的好坏以至于很多人一生的命运。上世纪90年代起实行股份制改革,出现了经理、总经理等名号,拥有这些名号的人当然也可以决定单位内员工的职业前景。随着上世纪末网络泡沫的出现,中国企业家们觉得总经理的头衔也不过瘾了,于是出现了“cEO”这一外来名号。拥有这一名号,让人感觉这家企业跟国际接轨,并且在社交场合显得不那么老土了。

其次,职场名号跟货币一样有贬值的风险。早先的厂长曾经多么威风,然而如今拥有厂长名号在人们眼里只是一个大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的称谓;经理也曾经是个耀眼的头衔,现今人行不久的职场新人可能很快在名片上印上经理头衔。连总经理现在在不少大公司内也只是一个事业部的负责人而已。名号的贬值或者说通货膨胀现象在政治领域、经济管理领域其实—直都存在着。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高帽子”的拥有者增多了,名号发行量的增加导致了其贬值;另一个原因与经济体本身的生长发育有关,如网络公司的神奇崛起,导致cEO这一名号含金量大增,于是企业管理者趋之若骛,总经理等头衔就得靠边了。

职场名号还会向虚衔转化。古代官场很多官职在使用到一定时期后会发生空心化现象,即本身不再代表具体行政权力的行使,而是成为区分特定人身份等级的符号。这种官职大面积空心化的现象曾在唐宋时期出现过。唐朝中期以后,由于皇帝随意派遣亲信到地方行使特定的任务,年深日久就架空了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体制,尚书、仆射等显赫一时的官职都变成了表明官场中人品位的荣誉头衔。“主席”的名号曾经在我们上两代人的记忆中如雷贯耳,然而在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后,主席变成了一个多少有些荣誉性的虚衔,国家主席、工会主席、政协主席都是如此。有很多企业无力向外扩张,为了笼络人才,只好将原有名号授予更多的员工,导致很多原本有实际职事的职位变成安抚性的头衔。如今很多大公司高级副总裁满天飞,其盛况与中国的一个部有十几个副部长不相上下。

名号虚化与名号贬值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都可以用供求关系来解释。本来一个职位非常稀缺与有限,需求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保证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转,就生产出更多的名号,毕竟名号的生产在最初并不费什么成本。

猜你喜欢

名号统治者头衔
破除教师头衔功利化倾向需“名”“利”分开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闲聊“头衔”
“名号”中的添加剂
我的团长我的团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
五代时期统治者对忠义思想的倡导
古人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