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教学设计
2009-07-16刘艳红
刘艳红
本诗(课外诗)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前奏,通过这首诗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探究“树”的品质、诗的写作手法,并挖掘主题。
3品味本诗的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一、走近“树”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想象游戏,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想象力都会很棒:请闭上眼睛,深呼吸,静静地想。(放轻音乐《高山流水》)当你置身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大自然中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生想——生答。(生1说:我看到了柳条随风飘拂,小鸟也开始叽叽喳喳地叫着,好美的画面;生2说:我看到了万物开始复苏,小草开始从土地里慢慢地探出小脑袋,树儿们也换上了绿绿的新装)
师:今天老师就领着你们走近那换上新装的树吧!
二、雕画“树”
师:现在,有不少人拿起DV机记录了很多感人的画面,今天你想不想也来记录一下?
生:可是我们没有DV机啊。
师:虽然你们没有DV机,但你们可把大脑当做DV机啊,来,愿不愿意给“树”拍一个“特写”?
生:好啊!
师配乐朗诵《树》——生闭眼想……
师:拍好了吗?我们交流的方式很灵活,你可以用画传达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唱一首歌,当然还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我记录了当时同学们的表现,向各位同仁们汇报一下)
生1:“我拍到了一棵在风雨中经过风吹雨打仍然坚强屹立的大树,我以后也要学习树的这种精神,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坚强地挺过来,不能被困难打倒。”
师:“你从树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老师也知道雨后定会有彩虹,你一定能成功。”
生2:“老师,我想唱一首歌,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
学生动情地唱起了阎维文的《白发亲娘》。
师:“为什么唱《白发亲娘》呢?”
生2:“我觉着我就是这一棵树,我也要回报我的母亲。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我的经历吧!我在上七年级时,父亲因为车祸去世了,母亲在这种打击下,一病不起,但后来在我的安慰下她振作了起来,因为她还要供我上大学呢!”
师:“是啊!你的母亲很伟大,为了你坚强地活了下去!”
生3:“老师我画了一幅画。”
师:“好啊,让同学们看一下,并介绍一下你的创意,好吧!”
生3:“我画了一棵小树,在大风的吹打下,仍然坚强挺立。”
师:“好啊!你从它身上没学到点什么吗?”
生3:“我觉得我就像这一棵小树,在学习中我也遭遇了很多打击,但我也像小树一样坚强挺立着。”
师:“好啊!你真坚强!”
生4:“我拍了一幅画面,可能与本诗有一些出入,我说一下:我拍的是一个小孩在办公室与老师交谈,老师抚摸着小孩的头,谆谆告诫着小孩的画面。我觉着老师就是那棵树,在他们的荫蔽下我们茁壮成长。”
师:“我代表全体老师谢谢你的理解!”
师:这个环节,同学们给老师雕画了一棵棵个性鲜明的树,老师为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而喝彩,谢谢你们让我欣赏到这些美好的画面。
三、解读“树”
师:今天按惯例还是让你们当“老师”,还是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自主设计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生自主设计一小组交流一小组推荐(用纸做好推荐,记录员做好记录)
预设问题
本诗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哪些字、词、句打动了你,试做赏析。(句子含义、修辞、用词准确等)
教师引导交流,交流后明确
1本诗借物喻人,通过写树,赞美像树一样美好品质的人,并让我们学习它们。
2语言赏析:
生1:我赏析的是“树不忘本,它知道,那一年三月十日,是谁一手把它栽在那里,它就十年如一日地站在那里等着植树人。”“是谁”虽然只有两个字,却把树“不忘本”凸现了出来, “十年如一日”把树为了报答植树人执著等待的形象刻画了出来。
生2:我欣赏的是“用叶子撩开晨雾,让书声不停地浇灌心灵”,这句“撩开”“浇灌”,均用了拟人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树,它没有辜负植树人的期望,我们就应该学习它,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生3:我欣赏的是“一圈大似一圈的年轮上,却总是铭刻着这样一句话:成长,才是唯一”。这句话给我们刻画了一棵有远大目标的树,他知道在它成长的旅途上充满了艰辛,但它更知道为了实现目标它不能畏惧这些困难。其实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也应为了我们的中考目标而不断奋斗。
生4:我欣赏的是“它把从书本的泥土里,攫取来的营养变成浓浓的绿阴,以及再难都不弯一弯的耿直,毫不吝啬地奉献给世界”,这句话同样用了拟人手法,表面上是写树把从泥土中汲取来的营养,奉献给世界,其实是告诉我们在我们学有所成的时候,不要忘了回报社会,报答亲人。
四、学做“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值得我们学习的“树”,你打算做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生1:我想做一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树。
生2:我想不管我将来干了什么,我都要回报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教育。
生3:我要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树,为了我的理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师:希望树的精神,你们能永记在心,并身体力行。
附录:
1板书不忘本
树不自夸的人(借物喻人)无私奉献
执著
2原诗
树张晓峰
在校园里树与我
一起长大可
树不忘本它知道
那一年三月十日
是谁一手把它栽在那里
它就十年如一日地站在
那里等着植树人
树比我执著
从星期一到星期日
用叶子撩开晨雾
让书声不停地浇灌心灵
树从不张扬自己的成绩
更不夸耀首屈一指的
名次但在它心中
一圈大似一圈的年轮上
却总是铭刻着这样一句话:
成长,才是唯一
树比我执著
它把从书本的泥土里
攫取来的营养变成
浓浓的绿阴
以及
再难都不弯一弯的
耿直毫不吝啬地
奉献给世界
3教后反思
《树》拉近了
我和学生的距离
到了九年级,感觉学生越来越沉默了,掩卷沉思,是学生变化了,还是老师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九年级的学生难道不正是少年时最丰华正茂的时候吗?是啊!我们是不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了呢?
于是。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上一节诗歌赏析课,看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真的无药可救了!我从学校阅览室查找了一首诗《树》,却发
现学生其实真得很“可爱”。现将上课的精彩瞬间和同仁们交流一下。
上课导入后,我按惯例让学生先熟悉了诗歌,克服了字词障碍。然后我微笑而神秘地对同学们说:“现在有很多人拿起了DV机为我们拍摄了很多感人的画面,下面你想不想也来拍摄一下?”学生热情洋溢地回答说:“想,可是我们没有DV机啊!”我顺势说:“可是你们有大脑啊!你们可以把大脑当做DV机啊!拍出来说不定更精彩呢?”学生高兴地点了点头。“这样我们分好工,我来当人工朗诵磁带好不好?你们负责拍!”学生兴奋说:“好”。
就这样一节课,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着。学生闭眼想,我动情地读着。读完,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去说,而是让学生先在头脑中组织语言或丰富画面。三分钟后,让学生需要用语言描述的在练习本上写下来,需要画画的在练习本上画下来。需要唱歌的在练习本上写下歌词。
接下来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动不已。
一生说:“我拍到了一棵在风雨中经过风吹雨打仍然坚强屹立的大树,我以后也要学习树的这种精神,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坚强地挺过来,不能被困难打倒。”
我微笑着说:“你从树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老师也知道雨后定会有彩虹,你一定能成功。”学生说:“谢谢你,老师!”
一生又说:“老师,我想唱一首歌,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
学生动情地唱起了阎维文的《白发亲娘》,我借机问:“为什么唱《白发亲娘》呢?”学生流着泪说:“我觉着我就是这一棵树,我也要回报我的母亲。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我的经历吧!我在上七年级时,父亲因为车祸去世了,母亲在这种打击下,一病不起,但后来在我的安慰下她振作了起来,因为她还要供我上大学呢?”我说:“是啊!你的母亲很伟大,为了你坚强地活了下去!”
又一生说:“老师我画了一幅画。”我说:“好啊,让同学们看一下,并介绍一下你的创意,好吧!”学生说:“我画了一棵小树,在大风的吹打下,仍然坚强挺立。”
我说:“好啊!你从它身上没学到点什么吗?”学生说:“我觉得我就像这一棵小树,在学习中我也经历了很多打击,但我也像小树一样坚强挺立着。”我说:“好啊!你很坚强!”
又一学生说:“我拍了一幅画面,可能与本诗有一些出入,我说一下:我拍了一个小孩在办公室与老师交谈,老师抚摸着小孩的头,谆谆告诫着小孩的画面。我觉着老师就是那棵树,在他们的荫蔽下我们茁壮成长。”我高兴地说:“我代表全体老师谢谢你的理解!”
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认为这首诗用了托物喻人的手法,在这里这棵树不仅仅是一棵树,它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品质!”我说:“你分析得很到住,能不能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是哪些品质呢?”学生又说:“我认为它代表着知恩、不忘本、坚持不懈、执著、谦虚、不自夸、不断进取、耿直、无私奉献的美好的精神品质。作者赞扬了这种精神并希望大家能学习这种精神!”我高兴地说:“你替老师说出了心里话,真的很感谢你!”
就这样一节课在感动中不知不觉上完了,心中残留着莫名的感动,是他们——我可爱的学生感动了我。都说今天的社会人情淡漠,都说今天的孩子只会索取不懂付出,都说今天的年轻人不懂得感恩,今天这节课却告诉我,其实不是孩子们不懂得感恩,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触发他们情感的支点。今天的这首诗激起了他们思想的共鸣,激起了他们感情的涌动。
这一首诗,这凝聚着无数美好精神品质的树,指引着孩子们找到了情感回归的路,指引着我找到再次认识孩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