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个隐喻与中学生谈写作

2009-07-16刘建东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写文章庄稼肚子

刘建东

我所任教的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是农家子弟,从小阅读量少,见识的世面也少。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教给他们写作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我引入了他们熟知的几个生活中的隐喻,收到了意外的写作教学效果。

一、种庄稼——重视作文的程序与环节

农民的孩子对种庄稼可以说最为熟悉了。其实作文就像种庄稼。我们必须明白,没有耕作就没有收获,庄稼人就得种庄稼,这没得选择,尽管它很辛苦。种庄稼有一个特定的程序,有诸多环节,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就可能颗粒无收。

首先,我们得选一块好地,文章的选材如同选地,好的土地是种子成长的基础,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成败。其次是种子,作者脑际闪过的每个灵感就是一颗种子。我们得先对灵感进行筛选,正如选种,干瘪的、残破的,稗草等都要剔除。灵感徘徊在脑中,在思考的孕育中,种子便发芽了,这个孕育需要“焐”,然后再动笔。种子的成长离不开充足的养分,这就需要施肥。文章在酝酿后一定要好好地阅读一些对文章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关的知识,以便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此时种子便长成了一棵棵禾苗,文章也就初步写成了。幼苗需要不断修剪,也最容易遭到害虫的侵袭,这便是考验我们耐心的时候了,我们必须用心地去看,去完善。这样小苗才能茁壮成长。随后,它们结成果实,果实很小,所以不能轻易就摘掉,如果过早摘掉,那便有酸酸的味道,所以不能盲目,要看清,要反复加以修改、润色,丰富它的内涵。最后,果实便成为了真正的果实了。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到了该品尝的时候,那便是甜的,甜人心扉。这是一种心灵和物质双重的享受,这就是写作的快乐。这个过程就是写作。

二、鸡下蛋——重视作文的薄发与厚积

“作文就像鸡下蛋”这个隐喻似乎浅显而粗俗。老母鸡卧在鸡窝里,努力地往外挤鸡蛋,憋得鸡冠都红了,一努力再努力,用了全身的力气,最后憋足了劲,猛一用力,鸡蛋就生出来了。母鸡全身轻松,飞出鸡窝,“咯咯咯咯”地叫着,庆祝自己的成果。我们写文章,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一篇文章完成,然后重重地吐一口气,如释重负,这和鸡下蛋基本相似。

鸡之所以下蛋,是因为它肚里有蛋,倘若有蛋而不下,那岂不把鸡憋死?写文章也是这样,心里有话要说,已经“成竹在胸”,不吐不快,吐出来就是文章。如果鸡肚子里面没有蛋,那决然下不出蛋来。如果肚子里没有文章,也决然写不出文章来的。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也就是这个道理。在动笔写文章之前,文章在脑子中业已构思成熟,写文章仅只是把脑子中的文章重现在纸上罢了。这样说来,“下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鸡肚子里生成鸡蛋;“写文章”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文章如何在头脑中构思成熟。

在鸡肚子里生成鸡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鸡子需要从外界摄取多种有营养价值的食物,这些食物在鸡肚子里经过消化、分解、化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才能生成鸡蛋。所摄取的品种与数量不同,则生成的鸡蛋就有品质高下与数量多寡的区别。要写出好的文章需要一个文学积累的过程。需要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文章是精神产品,需要的不是物质营养而是精神营养。所以必须从外界获取精神食粮,也就是说,要学习丰富的知识。当然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拥有了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使自己具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就可以构思美妙的文章。知识越丰富,人格越高尚,则文章的价值越高,为人们提供的精神大餐就越丰厚。学习写文章,首先要学会做人。“文格即人格”。没有高尚的道德和正确的观点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要写好文章,就得多看别人的作品,不管是中外名著,还是散文随笔,不仅读你喜欢的,也要读你不太赞成的,你看多了,别的不说,单掌握的词汇肯定就要丰富的多。我们还要有摘抄的习惯。看到你觉得好的,能引起你的共鸣或者让你受到启发的句子和语段就把它抄下来。好的诗词句子和文章都要背诵。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合适的词句。

读不只是读文章,还应该读生活,当你看见一个新奇的事物,应该仔细地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这样一看一思,这个东西自然也就深深地记在你的脑海中了。出外游玩时看见壮阔的山川河流,路边的一草一树,或者花上的一只虫子,乃至这只虫子的一个动作,如果你都能用心地把它记下来,那写作的时候何愁找不到语言?写作是一个情感过程,积累还包括情感的积累,在我们经历的事情中要注意情感体验,写作时才能真情充溢,感人至深。除了存储,你还应该想,如果我要写,如何才能把它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尝试着在心里构思,搜索那些自己所掌握的言辞和情感,找到合适的记忆并把它表达出来。有时候生搬硬套也不好,那就需要我们去适当作一些修改以适合当时的情景,具体怎么修改,可以自己多做尝试,这样才有自己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鸡肚子里尚未生成鸡蛋的时候,是下不出鸡蛋的,不能“杀鸡取卵”。

三、练武功——重视作文的功夫和境界

不少学生爱看武侠小说。我突然大悟:写作不就像练武功吗?

首先你必须喜欢武术,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真的喜欢做一件事的话,相信一切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只喜欢还不行,有的人写作是无师自通,自成一派。就像杨逍,无师无门却功夫天下第一,普通人却没这样的天分,不学不练无非是个混混水平。

武功都是十年一剑,三九、三伏地苦练出来的。写作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业,当你写作时,谁都帮不了你。说得再多还是不如动手多写。可人都有惰性,如果只求不假思索,在这种状态下萎靡堕落,不求上进,会导致武功每况愈下。文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写得好的,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和练习,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有的同学数年如一日地写观察日记、心情随笔。而练也不一定非得写在纸上,我们可以在脑海中练习,即便是想完了就忘,那也不代表没用,至少它加强了一些词汇在你心中的印象。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众多的词语,特别是成语,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你只有先记下它,熟了以后,遇到相似的情形,心里面自然就会想起它,那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贴切,以后自然也就能熟练地运用它了。

作文可贵的是学习加悟性,要从经典中学习技巧,少林寺的十二绝技就属于前人留下的传世经典。这些武功,经历了几代人的精研与创新,精益求精。有些特殊体式,特殊技法、结构的流派就如黄药师的五行八卦之术、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虽有点歪门邪道,有些剑走偏锋,但往往有着出其不意,致敌先机的效果。关于写作的技巧,常常是老师教了一箩筐,学生还是不能使用其一二。就像武学,拘泥于招式,不求变化,这是学武人的大忌。作文和武学都在于灵活妙用。

写作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把白以为成功的技法统统丢弃才能走出藩篱,这样才能达到张无忌练太极剑前“忘得一干二净”的境界。用天下最简单的招式,打出世上最威猛的气势。既能“举重若轻”,甚至更能“举轻若重”。有些写得好的文章粗看好像语言很平实,你似乎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出来。但是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在平实的背后还有作者的深思熟虑。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心性的修炼,是没有形式的,用古龙的话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写文章也是,不是靠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精心地挑选词句却不留一点痕迹。无所不至,无坚不摧乃武学之妙境。正如六祖惠能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穿了:写作的修炼用一句金迷的话来形容就是“早期重招式,中期重师承,后期重武道,最后无武而终”。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作文也是这样,只要我们用心关注,广泛积累,不断研讨,仔细推敲,认真应对,只要做好了准备,你就会胸有成竹、下笔千言。

猜你喜欢

写文章庄稼肚子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庄稼”?
肚子里有只噗噗叫
肚子里的风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庄稼色彩录
父亲的庄稼
预知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
千万别学“骂庄稼”的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