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2009-07-16许振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5期
关键词:企业会计当局会计信息

许振雄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域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地比较分析,从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主要产生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使会计政策的具体方法存在多个备选方案,以便管理当局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政策的这种灵活性为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二是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广泛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不可避免。会计政策的选择实质上是保护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企业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与选择,在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是一个新领域。

一、会计政策选择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按照会计政策选择与信息披露的后果可以把会计政策选择分为两类:一类是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最终信息后果将改变公司的内在价值,可以称这类会计政策选择是技术性的。管理当局交易特别性的地位体现了对技术性会计政策选择的主导地位;另一类是最终信息后果不会影响公司内在价值的会计政策选择,这部分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在于通过形成信息屏障从而让某些利益集团从信息交易中获利,可以称其为交易性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会计政策选择对管理当局的影响。在现代企业中,为了降低代理成本,企业的管理当局与股东之间都签有一定的奖酬计划,主要包括管理报酬计划、分红计划和业绩计划。这些计划都是根据会计信息制定的,管理人员的报酬是随着报告盈利的增加而增加,提高报告收益的现值可提高管理人员报酬的现值。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如果收益低于需要支付红利的最低水平,则管理层存在减少当年收益的动机,即尽可能提前确认“收益损失”,以增加本来的期望利润和分红;如果管理者的分红计划中包括了认股权,那么管理当局则选择能平滑收益的会计方法,以保持其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是维护个人收益最大化的企业立场。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投资者的影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不可避免。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中的一方不能观察另一方行动的情况,而造成的一方对另一方有关行为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种类型,是指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逆向选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企业管理当局有动机隐瞒不利信息,因为不利信息会损害他们的名誉,继而降低他们在经理人市场的价值。这将产生两种逆向选择效果:一是由于投资者不了解管理当局隐瞒信息的具体性质,在缺乏充分披露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区分各证券间的质量差异,因而证券的市场价格就只能反映其平均质量水平;二是由于管理当局对投资者隐瞒了不利的会计信息,投资者不能客观地评价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经理市场对经营者的监管能力降低了,经理人员的平均质量水平也相应下降。这两种逆向选择效果均可采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业绩不佳的经营者,这种“柠檬现象”必然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三)会计政策选择对债权人的影响。为了降低风险,债权人通常要求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的条款,比如规定最低限度的流动比率、限制对资产的清理和转移、规定利息保障倍数、限制企业发行新债等。这些限制性条款一般都是依据会计信息订立的,对条款的监督,也通过会计信息进行,这样就使会计程序方法与违约的可能性大小直接相关,从而为管理当局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可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权益率越高,企业管理当局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前的会计政策;如果企业在某种情况下将发生违约行为,管理当局总是会通过变更会计程序或者改变会计方法以避免这种违约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信息的限制性条款联系紧密,管理当局越是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的会计政策以逃避违约的惩罚。会计政策的选择增加了债权人的契约成本。

(四)会计政策选择对政府的影响。政府本身是一个利益集团,通过制定各种管制性的规章,将社会资源的控制权转移到自己手中。由于会计信息是政府制定政策或法规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些法规或政策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图,在特定的环境中代表的是特定集团的利益,目的是在全社会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实证研究证明:企业管理当局为避免引起政治机构的注意,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保护企业的利益。比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收益递减到下期的会计方法;高风险的企业有可能选择可降低收益的会计政策;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政治成本,更有可能减少报告收益。管理当局的这些选择行为会影响政府的宏观决策,从而增加了政治成本。

(五)会计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市场价值依赖于投资者对未来股利的信任和对其他投资者信念的信任,会计信息能够影响这两种信任。首先,当会计政策改变了观察的数据,它可能影响股票价格;其次,管理者的报酬可能依赖于股票价格,而股票价格则依赖于管理者的行为。比如,后进先出法会导致较低的盈利,在资本市场有效时会降低股票价格,从而降低股东的短期财富和管理者的报酬。管理者可能拥有企业股票、股票期权或购股证,这种所有权使管理者获利于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和制度程序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为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预留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站在企业的角度,

以企业管理当局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为代表的会计政策选择主体如何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是新制度实施后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应适应企业的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并建立一个科学的制度程序,避免随意性。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必须在国家会计规范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比如,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工作量法,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就只能在此范围之内。

2、适用性原则。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必须适应企业所有权的性质、企业规模及复杂程度、企业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经营的特点等要求,这是保证会计政策发挥应有作用的必要保证。

3、一致性原则。企业择定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按规定变更会计政策时,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披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连续和可比。

4、重要性原则。会计政策的重要性取决于在会计政策的省略或差错的特定环境中判断的项目或差错的大小。重要的会计政策既不应当删略遗漏,更不应当作出错误表达。

5、谨慎性原则。谨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预计时,在所需要的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从而促使各种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的内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得到最恰当的处理。谨慎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会计政策的择定必须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必须在提高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和增强企业后劲方面有所作为。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程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程序一般应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政策分析阶段和决策阶段。在准备阶段,应精通会计规范的内容和要求,确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并在该空间内确定关键政策,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企业本阶段的战略目标,确定选择的基本原则,如是稳健型,还是开拓型;在政策分析阶段,就所确定的关键政策寻求各种可行的方案,进行经济后果的测算和分析,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确定每一个方案的效率高低,并排出优劣;决策阶段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最佳方案。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五公司)

猜你喜欢

企业会计当局会计信息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当局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