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地图认知 辅助地理教学

2009-07-16

地理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分布图读图耕地

刘 康

一、提高认识,克服地图认知障碍

人们一开始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才慢慢地形成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这一认知过程中,整体把握事物的特征是其重要方式,若不能整体把握不同事物的不同侧面,就犹如瞎子摸象,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而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第一学期就要从整体上认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以及陆地环境、海洋环境等方面的总体特征。所有这些都是从整体开始的,学习难度大,地理知识难以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整体印象,不易整体把握。地图就是表示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把地图上标明的事物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较困难,学生不易整体把握。如喜马拉雅山,学生难以想象它的长,它的高大,生活中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不好直接整体把握。另外,对于地图的比例尺问题学生也不好把握。学生对大小较熟悉,对地图却看不习惯。地图是严格按照一定比例绘制的,不同于日常绘画。再者,学生的绘画都是对现实世界具体事物的描述。地图是对客观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方法与绘画不同,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模式相差很大。如城市用圆圈表示,山脉河流用一些符号文字表示。还有,生活中看到的事物是立体的,立体图与原有事物形象相似程度高,易引起形象感觉。地图虽然也表现立体事物,但与实物差别较大,不易认知。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地理课才能学好。学好地理课的过程,从某些方面来说,其实也就是克服这些认知障碍的过程。

二、激发兴趣,培养观察地图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第一单元的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四川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可结合时事提出问题,如结合香港回归,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结合“神州号”飞船的发射,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甘肃酒泉的位置;结合京九铁路的通车,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在讲地图时,教师不妨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在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之后,再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成都乘火车去上海或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的三要素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获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感受到地图对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三、注重课堂,明确地图运用要求

教学中使用的挂图不应太复杂,内容不要太多,应简单明了、主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观察目标。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主要目标,同时,过于复杂的地图,过多的读图目标,也增加了读图难度,容易挫伤学生阅读地图的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也显得其教学层次不明显,讲解问题的思路不清晰。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

如通过地图分析世界耕地的分布特点时,可先展示耕地分布图,利用幻灯投影叠加五带分布图,学生易得出耕地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再投影出降水状况分布图,得出耕地多分布于降水多的湿润地区;投影地形图得出耕地多分布于平原地区。逐一观察后,再总结出耕地分布的特点。对于一个复杂的地图分解为几个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观察,学生要读的地理事物突出,有利于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分析问题,也有利于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问题。这样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一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建立知识点和地图之间牢固的关系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地理课上不断提出一些地理事物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标出,反复练习、不断巩固、加深印象,知识点与地图的联系才能牢固。

四、善于引导,提高用图综合能力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其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们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并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猜你喜欢

分布图读图耕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中国癌症分布图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人生真相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