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

2009-07-16吴瑞瑛

新课程·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鲜活历史课堂教学

吴瑞瑛

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二十多年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课外喜欢看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平时的谈话和一些语文的作文练习中,也常常引用历史典故,滔滔不绝。但同样这些人在历史课堂上却无精打采,成绩不理想。为什么对历史的兴趣难以转化为历史学科的学习优势呢?有学生说:“历史教科书就像是抽掉了血肉,只剩骨架的骷髅,教我如何能爱她!”改进历史教学,变枯燥为有趣,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乐学乃至学而不倦,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我的经验是:“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

一、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乾隆帝的风流儒雅;辅国大臣中商鞅的锐意变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魏征的忠贞劝谏;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中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等等。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穿越千古的声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等等。引入这些素材,既能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生动,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历史教育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加入丰富的历史材料以培育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品质,将会使学生真正的终身受益。

二、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更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满足于追求象牙塔里的学问,满足于培养出一批“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

没有没来由的爱,也没有没来由的恨,每个事件后面都有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

与时代潮流相结合,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材料,拓展延伸,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讲授时政热点问题伊拉克战争问题时,我在课堂上补充了伊拉克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这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我还特别选取了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激战正酣时,国内报纸广泛转载的一位17岁的巴格达少女的日记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和学生同龄的少女在日记中记载:她每天都做 “被美军的导弹紧紧追赶”的噩梦,不断地看到或听到身边的人死去,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她。听到这些时候,班级里鸦雀无声,我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引向对战争所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上面。这样的教学当然要比空泛地讲一百遍“要反对战争,要珍爱和平” 效果好的多。这样,我们教授的才是“鲜活”的历史,学生学到的才是“有补于时,有益于世”的知识。

三、走教育改革创新路

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教师要有崭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大刀阔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例如引进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既丰富又多样。沿用原来的单兵作战的学习方式,往往会无所适从。例如,我设计了一个“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的课题,要求学生选择有兴趣的历史人物,撰写简单人物评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学生在搜索引擎Google中键入“李鸿章”,获得的信息总量是21700条。学生自主地选择了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人专门搜集李的生平简历,有人专门搜集李的图片信息,还有人针对不同的评价观点进行分类、概括、综合提升。在一个课题结束的时候,学习小组提交了一份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清楚的报告。通过学习,学生了解的李鸿章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人名,一具除了“卖国贼”的骂名以外一无所有的骷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复杂的晚清官僚。学生除了学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还学会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团体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衔接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并举的效果。比如: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进行历史观点辩论,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场历史剧的表演等。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南关街办中学

猜你喜欢

鲜活历史课堂教学
让初中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