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2009-07-16胡锦妃

新媒体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经济

胡锦妃

[摘要]研究我国企业在知识员工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知识员工的个性和特点,然后指出要科学地管理知识员工必须将人性化的激励措施和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新经济 知识员工 知识员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20168-02

一、企业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粗放式的人事管理,重视“事”而忽略了“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只承担了员工招聘、人员调配、业绩考核、薪酬核发、人事培训、建立员工资料等日常性工作,他们忽略了对“人”的研究和开发,同时没有能力去研究和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不利于调动知识员工的积极性,这种只看到眼前的被动式管理,滞后于企业整体发展步伐。

(二)对知识员工的认识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大锅饭”的计划经济,平均主义的残留不同程度的存在人们的脑中。虽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了,但是在不少企业中从管理者到员工没有真正认识知识员工的重要性,即使有的明智的管理者认识到这点,想要实现对知识员工待遇上的倾斜,但是由于体制惯性,改革失败的居多。知识员工的重要性根本没有得到体现。

(三)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问题

很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的考核评估手段、不科学的分配方式和简单的物质激励手段。不少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只重学历和资历,忽视对人员素质、业绩和潜能的评测和分析。不少企业的激励力度有限,手段很单一,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调动和激发知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知识员工个性和特点

(一)知识员工拥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和持续的学习能力

知识员工往往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专业教育,拥有高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同时知识员工掌握的知识不是静态的,他们有着更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以及出色的持续学习能力。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库伯所说:“知识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有用知识的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学习能力才是知识员工最根本的优势。

(二)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具有强烈的流动愿望

知识员工的自我意识很强,他们献身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职业而不是所服务的企业。即使知识员工离开特定企业,他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聘用或者自己创业,重新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们具有强烈的流动愿望,这对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实际上,适当的人才流动对企业是有利的,因为可以适当增强其他员工的压力和开拓意识。但是,知识员工离职毕竟是人才流失,所以企业加强员工流失风险管理,增强知识员工的忠诚度。

(三)知识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

知识员工的业绩和价值评价是复杂而不确定的,他们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甚至工作场所也与传统的固定生产车间、办公室环境迥然不同,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任意的工作外时间和场合。因此,他们劳动绩效衡量,个体劳动成果与团队劳动成果的确定,报酬与绩效的相关性,知识员工的内部组合与分流,绩效分析,等等,都对企业传统的考核提出了挑战。

(四)知识员工有很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知识员工独立自主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很强,由于他们拥有企业生产手段意义上的知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靠这种保障,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遥控指挥,而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对各种可能性做着最大的尝试,不愿俯首听命,任人驾驭。他们要求受到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充分地授权,要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过死的规章制度只能压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灵感。知识员工的工作模式发生改变,出现跨团队、跨职能合作,甚至虚拟团队。

(五)在知识员工团队中领导与被领导的界限模糊

双方既是一种互动关系,又是一种角色置换关系。在企业中,领导的有效性在于认识这种互动性,以及有意识地管理这种动态性。沟通、重视、信任、承诺、支持、创新、学习、合作等都是管理知识员工的准则。在知识员工团队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这有利于他们的有效互动和相互学习,对组织的利益也有好处。

(六)知识员工更看重精神方面和成就方面激励

他们对于物质要求不是特别迫切。在知识员工的激励结构中,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重远大于金钱等物质激励。所以他们更渴望看到自身的成长、自由工作的权利和工作的成果,他们愿意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期待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并对企业有所贡献。因此,成就本身就是对他们更好的激励,而金钱和晋升等传统激励手段退居次要地位。不仅如此,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知识员工同样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三、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对策

(一)建立优秀的管理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能与责任,将制度化和灵活性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制度有利于企业内部协调,灵活机制又可以保证制度顺利执行。

(2)优化员工心理环境。关心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心情舒畅、团结和谐的心理氛围,既可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努力程度,又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壮大。

(3)充分认识和利用非正式组织,增强企业活力。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人际关系。利用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达到知识型员工的自我发展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目的。

(4)建立沟通与反馈机制。在知识型员工团队中,领导界限模糊化,通畅的沟通渠道,良好的反馈机制,有利于知识型员工的学习、合作、创新等。

(二)实行人本管理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具活力的组织形式,往往被知识型员工视为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平台。如果企业不懂以人为本,对人性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尊重,忽视了人才的个人价值,使员工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压抑,就无法留住最好的人才,企业也将因此而失去竞争力。“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作为现代管理理念,强调把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放在人的背后。管理行为不再是冷冰冰的命令型、强制型,而是贯穿着激励、信任、关心、情感,体现着管理者对人性的高度理解和重视。特别是在知识型员工占据多数的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不能把员工视为单纯的“经济人”,把满足其生存需求和物质利益作为管理契机,而是要注重员工的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精神需求。提供创造性的工作、鼓励个性发挥的环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平等的引导和交流中,建立起企业的经营理念。

(三)完善职业培训机制

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力来建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特色的人才培训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如摩托罗拉公司就制定了完备的职业培训计划。公司承诺支持员工在技术和能力方面寻求发展,提供多种类型的培训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另外,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挥的最大空间。这包括授权管理和内部提升机制两个方面。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发言权和一定的管理决策权,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让知识型员工能够随企业的成长及贡献,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让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使之与组织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运用现代激励政策

1.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应成为学习型组织,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组织。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进步越快,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强,生存与竞争能力越强。另一方面,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型员工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他们非常看重企业能否提供知识增长的机会。知识型员工的薪金是比较有保障的,他们工作的目的,是在争取劳动报酬的同时,寻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一个企业只给其使用知识的机会,而不给其增长知识的机会,则对知识型员工不可能有长久的吸引力。因此,应当使企业成为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的、紧跟科技进步潮流,使广大员工持续接受教育的创新性组织。不断加大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着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使企业和个人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建立综合测评体系。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知识型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创造效益,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对知识型员工的考核测评就必须加以创新。首先有必要明确考核标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科学、实用、可操作、导向性的综合测评体系。从知识型员工的品德、智力、能力和绩效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建立科学的测评机构。其次多方位的收集信息,进行立体考核。考评与自评相结合,把定量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更全面地观测测评对象。

3.实施全面薪酬战略。令员工满意的薪酬并不单纯意味着高额的收入,还包括许多金钱以外的内容。为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薪酬需求,发达国家企业提出了“全面薪酬战略”的薪酬支付方式。所谓“全面薪酬战略”,即公司将支付给雇员的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即为“全面薪酬”。“外在的薪酬”主要指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认股权、股份奖励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开支,如住房津贴、公司配车等。“内在的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培训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外在的薪酬与内在的薪酬各具不同的激励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薪酬体系。

猜你喜欢

新经济
于英涛:为“新经济”跨界再战
新经济形势下解析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新经济形势下解析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新经济背景下产品设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解读“新经济”
“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打造增长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