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变化与不足
2009-07-16翁文珠
翁文珠
2004年,教育部批准海南等四省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政治课教学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新课改背景下政治课教学的变化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进行探究。新教材通过每一课中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栏目,通过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模块,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书本内容的前提下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研究型、参与型、体验型、实践型学习,可以逐渐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发现和探究学习中,逐渐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探究。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在课内进行,还可以在课外开展,而且在课外更有优势。把合作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需要教师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做出创造性的工作。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在高一“模拟家庭投资和理财”活动课中,本人以家庭作为活动课的主线,以自由选择家庭模式——分组收集、整理材料——依据家庭结构制订投资方案为活动形式,通过讨论,对比“目前高投入的投资品种”及“2007年终期各地区高收入群体投资分配”的不同,从中得出安全性、收益性、分散性、变现性是家庭理财应注意的问题;通过选择家庭模式,描述出模拟家庭投资和理财方案,让学生从中感悟合理投资、合理理财、科学消费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是硬性记忆的结果,而是自己通过分析和理解得出结论的结果;学生的思维就不是被限定的,而是被鼓励、被激发的:学生的认识、观点也就不是被硬性统一的,而是在讨论、辩论中达成一致的;等等。这样的活动课教学从形式到内容的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去体验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乐趣。同时,教师在这节活动课中与学生交往、互动,自己也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
二、新课改背景下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政治课教学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转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教学观念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具有很强的相对稳定性,不易改变。就教学评价来说,一些教师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这与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背道而驰。片面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势必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势必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2,新教材每课的内容含量大,课时不够用。任何教材即使理念再新,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也会存在一系列矛盾。高中政治新教材也是这样。如最初设计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探究活动开展与数量过多的矛盾、应试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矛盾、教材内容展示与农村中学现行物质条件的矛盾等等。新教材一册《经济生活》实质上是旧教材两册《经济常识》内容的浓缩,表面上看比旧教材简单了很多,但实际上新教材不少框题的知识点太多、太杂。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第一目题“货币的本质”,在讲授新课时要讲清楚四大问题:商品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货币产生的过程、一般等价物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货币的本质。这么多的内容,用一课时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3,知识点讲授存在困惑。首先是知识点的深浅度如何把握。如,新教材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经济现象并没有作深入分析,原因、危害、实质、措施显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在后面讲到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时,又要运用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要不要作深入分析?如果要,深浅度如何把握?其次是知识点系统性、连贯性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4,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新教材试图打破传统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并通过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不够简洁明了,缺乏严密性,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
5,探究活动的设计理想化,难以真正落实。新教材试图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的,但探究活动设计过多,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得很多探究活动无法展开;而且,在新高考方案的导向下,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前、课后花时间去进行相关的探究准备和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