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生物活性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2009-07-15邵玉蓝曹岗熊耀康
邵玉蓝 曹 岗 熊耀康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期刊中有关甘草生物活性的文献进行查阅,综述了近年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类物质、甘草多糖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甘草;生物活性
甘草属于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ihizaL.)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1生物活性
1.1 抗氧化作用 近年来 国内外都有关于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促癌、抗致突的作用的报道[1]。
Amarowicz R等[2]发现甘草的乙醇提取物对 DPPH•和 HO•自由基有清除用。Lee Si Eun等[3]经研究,发现甘草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能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氧化损害。
1.2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能够抑制磷酯酶A2活性,阻止组胺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活性因子的反应性抑制抗体生成。临床上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痈疽疮毒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
SARS 病毒侵袭的靶器官主要是肺脏,以免疫损伤为主,对于SARS 患者,复方甘草酸苷可发挥非特异性抗炎、抗渗出作用,且不良反应较轻,是一个能减少激素用量甚至于替代激素的SARS治疗药物。
1.3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均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使健康人及多种动物的尿量和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长期应用可出现水肿及高血压等症状。而小剂量甘草甜素或甘草次酸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尿内游离型 17-羟皮质类固醇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大剂量时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不明显,只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1.4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具有增强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其中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有激活增殖作用,表现出致分裂原特性,与ConA合用有协同作用。
王丽荣等人[4]将从甘草根中提取的甘草多糖,以不同剂量给予试验小白鼠,在试验期内甘草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体重和淋巴细胞的 E2玫瑰花环形成率,其中GPS中剂量组对体重和 E-玫瑰花环形成率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表明甘草多糖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甘草酸单铵和LX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对3H-TdR掺入大鼠淋巴细胞DNA有抑制作用。LX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免疫小鼠IgG的生成。
甘草酸类主要表现为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1.5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5.1 抗消化性溃疡作用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苷及苷元,异甘草苷和FA100对大鼠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能改善症状,促进其愈合。李仁等[5]从提取甘草甜素剩下的药渣中得到富黄酮组分,已被我国批准为用于治疗抗溃疡病的二类新药。
1.5.2 解痉作用 甘草煎剂,甘草浸剂,FA100,甘草素,异甘草素等对离体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降低收缩幅度,但对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
1.5.3 保肝作用 甘草制剂和甘草甜素对动物多种实验性肝损害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大鼠实验性肝硬化的发生率。不减轻肝细胞脂变坏死,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和RNA 的含量,促肝细胞再生。
1.6 抗病毒作用 甘草甜素对人体免疫性缺陷病毒,艾滋病毒,肝炎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病毒等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近期报道[6],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以抑制爱滋病毒斑的形成和感染细胞的变化,从而抑制爱滋病的繁殖,其抑制率达98%。
王乃全[7]发现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及血胆红素同步下降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静脉推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也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良药之一。
刘学军等人[8]发现甘利欣(甘草酸二铵)和丹参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可明显减轻肝细胞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小。
熊万胜[9]发现复方甘草酸苷确能降低氨基转移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控制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延缓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最新研究成果[10]表明,甘草酸还具有抑制 SRAS冠状病毒的作用。
1.7 清热解毒作用 甘草的解毒功能,主要是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与毒素发生反应的结果。王丽娜等人[11]发现甘草甜素对阿霉素引起的肾毒性有良好的疗效。
1.8 抗肿瘤作用 甘草是一味较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它既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的作用,又具有保护正常细胞防其癌变的作用。
Tamirs Snait等[12]经药理学研究证明,甘草中Glabrene、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Kanazawa Motohiro等人[13]研究发现异甘草素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的增生。此外,异甘草素还能抑制鼠肾细胞癌向肺的转移 。
另有报道[14]认为光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体外有抗肿瘤活性。异甘草素导致DU145、LNCaP前列腺癌细胞株S和G2/M期生长停止,可作为治疗前列腺癌候选药物。
1.9 对酶的抑制作用 甘草黄酮中的主要活性成分glabidie 具有抗酪氨酸酶活性,甘草黄酮的 IC50是0.002 mg,曲酸的 IC50是0.05 mg,Vc的 IC50 是0.16 mg,所以甘草黄酮的抗酪酸活性是曲酸的25 倍,是VC的80倍。
近年来又发现甘草黄酮能抑制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2)的活性[15],所以富含甘草黄酮的药物产品在治疗黄褐斑上取得较好疗效 。
1.10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甘草酸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近年药理实验发现,甘草次酸对家兔或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极显著的降低血中胆固醇、β-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的作用,且其强度超过抗动脉硬化药。通过动物模型证实,甘草酸灌胃对实验性小鼠、大鼠血脂增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1.11 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刘亚军等[16]通过实验证明,脑缺血再灌注可明显增加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表明在此过程中,过氧化反应是增强的,给予甘草酸二铵(DG)后,DG可抑制 MDA 的生成,减轻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神经细胞凋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1.12抗衰老作用
燕福生等[17]研究发现老化的红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含量比年轻的红细胞高,说明脂质过氧化物 MDA含量的增加是老化细胞的标志,实验中选用甘草的水提液,进行红细胞培养36 h,检测其MDA值,结果数值均有显著下降,说明甘草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1.13 其他作用
甘草制剂治疗银屑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心率失常、肺结核、高胆固醇血症、尿崩症、热淋尿痛以及疱疹性角膜炎、巩膜炎、急性虹睫膜状炎等眼科疾患都有一定疗效 。
2 结论
综上所述,甘草的生物活性作用是多方面的,其应用已向抗病毒、抗艾滋病毒、抗癌、防癌、增强免疫力等领域拓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甘草及其复方生物活性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甘草的研究一步步走向成熟,但由于甘草化学成分和复方药味间的作用不明确,故应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从微观上进行研究。因此,深入进行该类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Xu QX,Zhou M.Outlines of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Glycyrrhizae.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7):450-451.
[2] Amarowicz R,Pegg RB,Rahimi Moghaddam P,et al.Free-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elected-plant species from the canadian prairies.Food Chemistry,2004,84:551-562.
[3] Lee SE,Hwang HJ,Ha JS,et al.Screening of medicinal plant extracts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Life Sciences,2003,73:167-179.
[4] Wang LR,Li J,Dong YJ,et al.Effect of Glycyrrhiza Polysacchride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ity Function in Mice.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西北农业学报),2007(1):226-228.
[5] Tian QL,Guan YP,Zhang B,et al.Research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Components in Licorice.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2):164-168.
[6] Cheng J M,Lin HJ,Hsu Y H,et al.A quantitative bioassayfor HIV-1 gene expression based on UV activation:effect of glycyrrhizic acid.Antiviral Research,2004,62(1):27-36.
[7] Wang NQ.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o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1):120-121.
[8] Liu XJ,Zhang ZR,Li JY.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bined therapy of 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with salviate milttiorrhize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中国综合临床),2002(2):36.
[9] Xiong WS.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on Chronic Hepatitis C That of No Curative Effect with Interferon.China Pharmacy(中国药房),2005(5):53-54.
[10] Romero M R,Thomas E,Serrano M A,et al.Effect of artemisinin/artesunate asinhibitorsof hepatitisB virus productionin an“invitro”replicative system.Antiviral Research,2005,68(2):75-83.
[11] Wang LN,Yu L,Zhang L,et al.Effects of glycyrrhizin on Proteinuria in rats with adriamycin nephropathy.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4):34-38.
[12] Tamirs S,Eizenberg M,Somjen D,et al.Estrogen like activity of glabrene and other constituents isolated from licorice root.Journal of Steroid Biochemistry&Molecular Biology,2001,78:291-298.
[13] Kanazawa M,Satomi Y,Mizutani Y,et al.Isoliquiritigenin inhibits the growth of prostate cancer.European Urology,2003,43:580-586.
[14] Mauro S,Cristina F,Armanini D,et al.Glycyrrhetinic acid-induced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in rat liver mitochondria.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03,66(12):2375-2379.
[15] Liang B,huang FL,Hu BZ,et al.Research advanc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 Glycyrrhiza.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1):450-451.
[16] Liu YJ,Chen JH.Protective effects of Dammonii Glycyrrhizi natis against neuronal apoptosis induc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126-127.
[17] Yu H,Li CX,Gong LT,et al.Outlines of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Glycyrrhizae.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