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患儿心理护理与家庭治疗
2009-07-15岳强
岳 强
【摘要】 患儿由温暖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医院对患儿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护士要根据患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有效治疗;而患儿家属的性格好坏又对患儿在家庭中的康复治疗质量有直接影响。两者关系非常密切,相辅相成。护士要了解患儿和家长的思想感情及心理反应,这对患儿疾病的治愈及身心康复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家庭治疗
护士要时时融入到“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提高心理护理技能;并耐心帮助患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很好地配合治疗。患儿家长和护理人员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1 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1.1 了解患儿特点,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护理人员要了解患儿心理特点: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但活泼好动,情绪情感表露直接、单纯,适应能力较强,但是患儿难以发挥在疾病中主观能力作用。所以护理人员的服装要干净整齐,说话要和蔼、可亲、耐心、细心,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疼爱他们,使他们对我们产生亲近感容易接受我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操作时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或减轻患儿疼痛感,否则容易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1.2 了解患儿和家属的心理变化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启发,诱导组织他们一块做游戏、学习、讲故事等,消除他们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愉快接受治疗、检查、尽早康复。新生儿、婴幼儿皮肤细嫩,感知力比较弱,治疗时,动作要轻快,力求做到一针见血,尽量减少刺激引起的哭闹;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对疼痛敏感性较强,在做各种治疗前,耐心地向患儿交待操作过程及目的,使患儿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并以沉稳的工作态度及过硬的基本功,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儿家属的情绪常常表现得很激动,让家属与孩子多接触,令家属面对现实,使情绪逐渐平静很好地配合治疗。不断满足家属的心理要求是对家属心理状态的支持和安慰,因为孩子生病后,家属的心理会产生悔恨感、焦虑感。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修养耐心地加以解释,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当患儿及其父母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时,不要急于反驳或严肃批评。所以,护理人员要有开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面对危机,能坦然处之。
2 家庭治疗
2.1 家庭治疗护理的基本要求 每种疾病对护理都有些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促进疾病恢复的主要因素。如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诱发因素多与心理不良反应有关。因此,护理中应该应用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如哮喘病患儿常有恐惧心理,这也需要患儿家属对哮喘病护理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患儿缓解症状。
2.2 家庭治疗的优点和具备的条件 家庭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儿童的体格发育;家庭环境促进患儿的心理发育;家庭治疗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家庭治疗能够极大限度地降低小儿感染的机会,更加有效教育儿童自身保健;家庭治疗可减少学业浪费的程度;家庭治疗方便患儿用药提高疗效。
经调查,目前已经有39%的家庭能够接受家庭治疗模式。但是家庭治疗的形式不能简单领会为在家中休养,在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儿科医生和护士起到主导作用。护士用丰富经验解释家中可能出现的治疗、心理、环境设施、护理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家庭治疗的质量。同时,患儿家属必须要积极配合,随时调整患儿的心理变化使患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3 密切观察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患儿对病证的痛苦有时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需要患儿家属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以防延误治疗。对患者的皮肤、精神状态、反应能力、病变部位等须严密观察,为医生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疾病不同,在安排患儿休息和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如2007年1月,我科收治1名4岁男孩,有发热、咳嗽、流泪流涕,颈部淋巴结肿大特征,面部呈红色充血性斑丘疹,谷草转氨酶略高。经诊断,为风疹。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治疗采取:静脉滴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口服双根合剂、退热剂、止咳剂,发热于24 h退至正常。患儿家长要求返家中休养,护理人员耐心向家长解答各注意事项: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但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衣物勤消毒;保持患儿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多饮水、饮食选择有营养的清淡的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患儿在诊治后5 d痊愈。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轻重也不同,需使千差万别的人为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致的艺术。”这门艺术理所当然的由护士来唱主角,然而在患儿的家庭护理中,患儿家属则成为护理工作的主人。虽然与医院护理工作并不完全一样,但做好家庭护理并非易事,患儿家属必须要排除外界的干扰,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治疗与心理护理,对促进患儿疾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林琴,蒲晓芳.医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华医学研究杂 志,2004,4(3).
[2] 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3] 李润华,刘耀光.医学伦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3-21.
[4] 张菊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应对.天津护理,2005,13(1):41.